0898-08980898

米乐m6新型能源的利用十篇

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 新闻米乐m6

  米乐m6新型能源的利用十篇新型能源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用能结构优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生物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应用,对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美好乡村”有着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新能源建设在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下,已逐步走入农村千家万户,为缓解能源短缺现象,保持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启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呈现出以下特点:

  资源储量丰富,可供人类永续利用。到2020年我国预计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要达到3亿吨标准煤,仅农业生产中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就折合1.5亿吨标准煤。薪柴、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制沼气或直接燃烧)、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多属于可再生能源。

  随着高效节能燃气炉具、太阳能利用、能源环境工程(净化沼气池)、秸秆气化技术等农村能源产业、产品已由商品化发展为市场化,激活了农村的应用潜力,市场巨大。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由植物茎叶、人畜粪污和工业有机污水等在城乡都有分布,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在新能源输入、转换、最终消费过程中的技术、建设、管理等问题已具有较完备的体系。新能源产品的销售、售后服务覆盖城乡,具有较高的技术保障水平。

  十报告中指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旬阳实际,要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色的清洁能源。

  近年来,旬阳县畜牧产业迅猛发展,涌现出一批专业强村,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污粪露天堆放或直接冲排河道,严重影响农村卫生状况,极易传播疫病,既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养殖产业本身的健康发展。农村沼气工程的推广普及,必将成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和综合利用废弃资源的重要途径。目前,户用沼气池池体8m3,沼气可解决农户一日三餐的炊事用能问题,既节省了传统烧柴所需的人力,又减少对林木的破坏;沼液可做农作物追肥和防治蔬菜、果树的病虫害。沼渣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可部分替代化肥用于农田。专业养殖场的沼气工程主要是集中处理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可用作养殖场室内加温保暖以及生活用气,剩余沼气通过管道提供给周边居民使用。

  2.1太阳能日光温室、大棚。利用玻璃、薄膜等材料,建成温室或大棚,进行反季节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的生产。

  2.2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光热转换技术,将阳光辐射通过集热器转换成热能,将水加热供用户使用,这是目前城乡居民最易接受的节能产品。

  2.3太阳能发电。利用光伏转换技术,将太阳能转换成为便捷电能,主要用于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如可直接用作城乡路灯、家庭照明灯、交通指示灯等。利用光伏发电,为小家电提供电力,不受地点和电力网络限制,非常适合居住分散的农户使用。

  3.1秸秆气化。将农作物秸秆在缺氧状态下燃烧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易输送、利用效率高的气体燃料。秸秆气化由烧柴转变为烧气,结合专用直燃式秸秆半气化炉使用,这种炉具还配备有水暖装置可带暖气设备给居室供暖,供暖效果很好。

  3.2秸秆固化成型。将秸秆粉碎,通过机械热压成型,作为燃料直接燃烧,可替代煤、油等用于小型锅炉、居民燃料,方便易行。

  3.3用压块机压制成中空的长条燃料棒经过炭化炉炭化后制成木炭棒。主要用于饭店烧烤、火锅等的燃料也可用于家庭炊事和冬季取暖。

  地热温泉是取之不尽的热源,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开采利用。主要是运用水源热泵供暖供冷,水源热泵是利用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河水、湖水的温度作为能量来源向建筑提供制冷或者制热的技术。由于其节能效果好、没有污染因而近年来受到广泛地重视和发展。由于前期投资较大,可在城镇和移民集中安置点上推广采用。

  结合县情实际,要围绕“建设美丽富裕新旬阳”为目标,推广新型能源应用,不断加大投入,提升服务,扩展覆盖面,使群众在新能源的利用中受益。

  农村能源建设是惠及广大农民利益的实事好事,是关系农村村容村貌的公益事业。农业部门是农村能源建设的中坚力量,构建以农业部门为核心,延伸至乡镇、村的服务网络。强化规划、指导、考核为主的管理能力。要组建县、镇、村服务组织,依托农村沼气技术服务协会为主体,专业施工队伍和技术人员为辅助,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设备为保障,组织农民自主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保证已建工程线.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要逐步改善以“农业独管”为农业主管,多部门配合的共建机制。加强宣传发动,消除群众疑虑,形成发展新型能源的公识。做好总体设计和分步实施规划,放眼长远,因地制宜,适合发展秸秆集中供气和沼气工程的地方,要搞好工程设计和管道布局;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的规划。

  3.2要制定农村能源发展的激励政策。继续推行家电下乡补贴,对养殖企业发展沼气工程给予补贴,对太阳能利用生产企业、秸秆利用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3.3积极扶持新能源生产企业。引进新能源生产企业,优先办理审批手续,协调银行,政府适当减免税费支持发展。

  3.4民间资本的共建—代管—回购模式,把政府的引导资金和社会的发展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农村能源发展。

  资源型企业是指从事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初加工的企业。资源型企业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四方面特征:第一,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依托丰富的资源形成竞争优势是该类企业最为突出的特征;第二,资源依赖性大,在产品 成本 构成中资源物耗成本占主体,资源禀赋成为企业成长的基础;第三, 地理 性强,由于对资源的依赖性大,故在选址时要考虑资源丰富性、供应便利性等问题,进而形成对资源丰富或供应便利地区的根植性;第四,产品附加价值低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资源型企业是一个以利用资源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生产开发领域,长期以来产品的属性、形态、层次变动不大,技术、 管理 的投入量相对较少,因而其附加价值比率必然是很低的。

  一般而言,资源型企业多为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国有大型企业,曾为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而且至今还在所在城市和地区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 市场 经济以及资源产业的发展,资源型企业现在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过度开采带来的资源枯竭、 环境 恶化、转制困难等,直接影响企业和当地经济 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必须重新审视和创新资源型企业已有的发展模式。在十届全国三次会议上,总理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这为资源型企业的成长指明了道路——构建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但如何突破原有技术范式,真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日益聚焦在以自主创新为手段的技术独占优势上来,技术独占业已取代了资源独占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所以推进资源型企业持续成长不能再走以资源单向流动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成长的老路,而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以循环经济理论为 指导 ,遵循生态学规律和 经济学 规律,合理推进资源型企业有效、持续、快速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与再循环(即3r),减少环境污染,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才是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要实现由资源独占向技术独占的转变,从传统线性经济成长模式向现代循环经济模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就是开展自主创新研究,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企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并且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是指导我国今后l5年科技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纲要》通篇贯穿了“自主创新”的发展主线。所以要实现由资源独占转变为技术独占的发展模式,走向自主创新,关键在于培育资源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所谓企业自主创新就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研发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增加原始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要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产业;三是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考虑到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推进资源型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因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才能使技术创新方向和目标选择更符合市场需求,才能形成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力,才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所以要确立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大力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而自主创新的深化就更离不开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资源型企业要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重点,通过自主培养和人才引进两种方式,采用“引进来,走出去“人才培养战略,充实和增强复合型人才数量;同时要通过调整有关政策,建立激励机制,重建以能力、业绩为核心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引导科技人员依靠自主创新,推进科研开发工作的开展,深化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

  尽管国家为资源型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运行环境,但其创新环境现状还不理想,表现在:鼓励创新的政策尚不完善,缺乏有效激励创新的人才政策,缺乏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缺乏对源头创新的有力投入支撑,全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尤其是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不强等。为此,资源型企业的自主创新必须与营造创新环境相结合,加快自主创新环境的营造速度,以支撑资源型企业的自主创新。

  资源型企业采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带来了资源浪费和质量下降、环境恶化、效益低下等问题。企业在谋求经济增长,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 生活需要的同时,绝不能以耗竭资源、以威胁后代的基本生存为代价。转变资源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到集约型经济增长,就是要企业从片面追求生产总量的扩大和产值增长速度,转变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从主要靠人、财、物的大量投人,转变到依靠创新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为主要手段;从拼资源、弱环保,转变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注重生态环境为主要出发点,最终实现企业“三种效益”的统一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集约式持续发展是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计划 经济 体制下的产权不清,资源被排除在 市场 之外,是造成资源企业经济长期粗放式增长的外部原因。由于产权结构单一,产权的各项权能的边界不清,对权利、责任、义务和利益等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导致各利益主体权、责、利边界的模糊,市场主体行为得不到及时规范。同时,资源一直以来被认为“无价”,资源被无偿使用,其经济效益没有与所占资源的数量、质量及价值挂钩,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持续发展。因此,资源企业要实现集约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首要任务是在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上进行突破,明确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相应的产权责任和产权约束,这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本质要求。

  据有关部门对经济增长的有关指标进行测算:我国的 工业 固定资产每增加1%,生产产值增加0.2%;工业劳动力每增加1%,生产产值增加0.75%;而会经营的管理人员每增加1%,生产产值就增加1.8%。这充分说明集约化管理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份量。

  1.引入科学管理和风险管理。企业的管理应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创新,从偏重生产管理转变为重视生产 营销 和产品技术创新。这意味着企业在培育营销能力的同时,要迅速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各项工作细化、量化和系统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严格管理。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建立高效、准确、及时的信息系统和 财务 管理 系统。通过对市场的调控和预测,提出创新的设想并做出科学决策,制订长远的技术 发展战略 ,特别要考虑对资源替代产品研发的投人强度和科技人员、研发人员比重问题。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对内要在 成本 管理、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对外则利用自身的市场网络、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2.树立 人力 资本管理新理念。大量经验和研究表明: 人力资源 培养及配置合理,不仅能节约自然资源,而且能成为开发新资源、增强自然资源再生能力的条件,为企业带来巨大财富。资源型企业首先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理念,摒弃传统人事管理观念,建立新型的人力资源开发职能部门,由权力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建立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将职工能力与个人收益挂钩,根据岗位的技术含量、岗位责任、对企业的贡献大小等因素进行岗位分级,划分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等级,拉开收入差距。

  一般来说,资源的循环利用称为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按照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新思维,以物质的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经济活动领域倡导新的行为规划和准则,并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循环经济不仅能节约资源,减轻污染,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能从根本上协调发展和 环境 的关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是经济和 社会 发展的“生态控制杠杆”。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生态经济,包括绿色产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等内容,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企业在生产产品、获得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部地区六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及对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定位,紧紧抓住农业、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型产业的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和政策扶持,狠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延伸资源型产业链,构筑资源型产业集群,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延伸资源型产业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中部六省高度重视延伸资源型产业链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作用,针对本省的资源特点,纷纷出台规划和政策,重点扶持打造了一批特色资源型产业链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山西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和主线,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在优化资源型产业、产品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上下功夫,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档次。

  安徽省把改变资源型产业链条短、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作为提高全省工业化水平的关键,将钢铁、有色、煤炭等资源型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力争将它们打造成链条较长、产值较高的支柱产业链,到“十一五”末实现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成为安徽省工业化的脊梁。

  江西省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减少原矿和初级产品输出,下大力气延长产业链、开发终端高附加值产品。规划到2010年,江西将形成铜、钨、稀土、盐、多晶硅、有机硅、陶瓷等一批特色产业链,构建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将成为在全国有突出竞争优势、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铜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钨精深加工及新材料基地,全国性的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深加工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产业布局集中、企业协作配套、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良好的盐产业基地。

  河南省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任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为核心,强力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打造“煤炭开采―加工―综合利用”产业链、“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产业链、“非金属矿产开发―加工―综合利用”产业链、“种植、养殖―加工―综合利用”产业链、“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加工―再生产品”产业链等资源型产业链,将河南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

  湖北省和湖南省依托“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知名品牌,把构筑资源型产业集群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工作的重点,将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作为资源深加工的战略型产业进行培植,努力促进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配套服务的企业集群。

  资源利用的好坏,不仅与生产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还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

  山西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矿产资源进行整合,坚决依法关闭小煤炭、小焦炭、小钢铁、小火电、电石、铁合金等落后生产能力,推动资源型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洁净化、内涵式、可持续方面发展,引导发展了一批一体化大型矿井和多元化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资源的集约利用。

  湖南省积极推进资源型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按照优势产业带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在农业发展中,湖南省将抓好高标准基地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布局了42个优势稻米基地县、12个高支纱棉花基地县、35个外销生猪基地县、30个肉牛基地县、35个竹木林纸、速生林基地县。通过基地的建设,湖南省农业的规模化水平得以迅速提升,为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西省自觉地把资源整合、促进资源集约利用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加以落实。如赣州市在对钨矿资源的整合中,提出要计划开采,总量控制,打击非法生产、超计划生产和非法加工、经营、运销行为,推动资源的集约利用,保障钨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资源整合过程中,赣州市对新设探矿权、采矿权均按规划要求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划的矿山进行整合和关闭,对保护性开采矿种实行开采、加工、经营、管理、招商“五统一”。通过对资源进行强有力的整合,赣州市政府对矿产资源的掌控力大大提升,矿产资源管理长效机制得以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大为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劳动者素质偏低是资源型地区发展面临的短板和软肋。山西省把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资源强省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和实现科学发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突破口与重要抓手,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实施意见》、《关于省属转制科研院所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十余项政策文件,积极探索加快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湖北省高度重视对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针对资源型加工业发展的紧迫需求,湖北省将生物能源、高性能冶金材料、化工关键技术及产品、新型建筑材料关键技术与装备、农产品深加工等一批关键技术研发列入“十一五”期间重大攻关技术名单,重点建设了包括现代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生物产业、材料产业、能源产业等在内的特色产业创新链,为资源型产业链延伸提供技术支撑。

  湖南省把鼓励技术引进与创新作为扶持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重点,多管齐下扩大对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建设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平台。如湖南省把农产品产业链发展所需技术列入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组织有关科研院所进行攻关研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培育新品种、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中部六省把引进重大项目和扶持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抓手,通过企业平台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入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对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整合,构筑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型产业链条。

  安徽省将龙头企业作为工业的脊梁来进行扶持,近年来,大力培育了一批资源型龙头加工企业。江西省通过企业平台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开展战略合作,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资源加工项目。湖北省抓住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以优化结构、提升素质为目标,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大型资源类加工项目。

  (五)将循环经济与产业链延伸相结合,发展多产业横向扩展和资源精深加工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循环型产业链

  中部六省将循环经济与产业链延伸相结合,以循环经济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多产业横向扩展和资源精深加工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循环型产业链。

  安徽省通过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煤炭、冶金、电力、石化、造纸、建材、轻纺等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新产业和新产品,延伸资源型产业链。江西省坚持将延伸产业链与循环经济相结合,从资源开采、资源消耗、废物产生、再生资源产生和消费等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合理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河南省着力打造了农产品、煤炭、铝土矿、非金属矿、再生有色金属资源生产加工五大循环产业链,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中部地区六省延伸资源型产业链的成功探索为中部地区走出“资源陷阱”怪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应该看到,中部地区资源加工业发展不足、科技含量普遍不高、产品附加值持续偏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中部地区必须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总结历史发展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围绕资源优势,做好工业文章,打出科技品牌。

  中部地区是我国资源的富集区,中部地区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看,单纯通过提高资源开采量来发展资源型产业不仅没有出路,而且可能带来资源枯竭,削弱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与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的。中部地区要增强区域竞争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技术引进与创新,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资源型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由资源大区向资源强区的跨越。当前,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对资源加工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受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的影响,东部地区的加工工业正加速向中西部转移。这些都为中部地区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业、延伸资源型产业链创造了重大机遇。从近年来中部地区各省的实践来看,只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中部地区完全有条件做大、做深、做强资源型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资源向大型企业的集中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集约利用。中部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必须把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严把市场准入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申请,坚决不予受理。近年来,中部六省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在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矿山、小钢铁、小火电、电石、铁合金,推动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要看到,现阶段,中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粗放发展的现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仍待进一步提高,资源枯竭的压力长期存在。中部地区要大力培植壮大资源型产业链,仍要把资源整合、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企业倾斜提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前提和基础的高度,常抓不懈。

  对于中部地区来说,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正是其长期“挖资源、卖资源”,难以拓展产业链、提升产业水平的根本原因。近年来,中部地区各省在利用先进技术成果拓展资源型产业链、提升资源型产业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后,中部地区要继续加强对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支持,通过科技计划、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鼓励企业引进、吸收先进适用技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要继续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研究机构、大学相互结合,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引导和鼓励与国内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开展合作,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研发水平;要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依托新产品、新工艺,加快资源型产业的结构优化,将传统的资源型产业打造成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现代产业链条。

  中部地区要把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增强龙头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作为推进资源型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重中之重,要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要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配套率;要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米乐m6手机版,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和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中部地区某些资源型产业之所以能够超常推进、跨越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把环境当做生产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一是要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环境。提高政府、企业和社会对于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增强对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提出资源型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的长、短期目标,加强对外宣传,提升产业影响力,创造品牌效应。

  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是统筹和规划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就是要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也就是说要由原来的“重城轻乡”、“城乡分治”,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要鼓励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六个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通过农村能源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地区蕴藏丰富的太阳能、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大量的农林牧生产加工废弃物资源,以多种能源互补的方式广泛应用于农民生活,农业生产中,形成产业体系发展,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增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通过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污废治理实现了农村环境清洁化,农林牧业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提高了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通过农村能源实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的逐步推广,促进了农村公共卫生处理设施改造,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健全了农村环境保护体系,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状况。

  通过与企业、高校合作研发,示范应用推广了先进的农村能源技术,扩大了农村能源技术应用领域,提升了技术水平。

  杭州市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开发利用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深入推进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形成了六条具有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链。

  结合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在我市逐渐形成了以农业生产废弃物为原料的资源化开发利用高效循环链。

  如在萧山吉天农业现代园区,以园区内蔬菜种植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技术处理农业废弃物,沼气用于烧制锅炉和发电,沼肥用于蔬菜生产和水产养殖。在淳安建设了千岛湖金溢农食用菌的“农业废弃物多级利用循环链”;东源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桑、菇、粮集成配套循环链”;老虎湾茶场的“生态茶园链”;德尧果蔬高效生态农业的“水果示范区高效循环链”等。

  积极探索农林业生产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在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农林废弃物致密成型、碳化、气化等工艺研究,并进行了产业化生产,实现了农林业资源的再生增值。目前已有6家企业投产销售,形成年处理农林废弃物5.5万吨,逐步构建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产业循环链。

  如在建德市乾潭镇实施了“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以农林业废弃物为原料,利用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其热值达到二类烟煤的标准,年产量达到1.5万吨。

  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治理原则,积极推广“能源生态型”、

  “综合利用型”等不同模式的沼气工程和“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完善了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多级循环链。

  如在出栏生猪4.5万头的萧山盛养规模养殖场,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处理养殖场污废,并实现了“三沼”综合循环利用,沼液用于鱼塘和果园浇灌,沼渣进行有机肥加工,而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每年可向国家电网提供100万千瓦的绿色电力。

  近年来,依托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太阳能光热利用逐步由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向太阳能集中供热转变,太阳能光电利用由杀虫灯、庭院灯向太阳能垃圾房、太阳能光伏瓦应用转变,实现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多元化循环链。

  如桐庐县瑶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工程,建成了太阳能集热面积1600m2。产生的热水可常年稳定在32℃,保证1800m2养鳖场220天换水使用。与富阳电力部门、浙江合大太阳能科技公司等单位合作,在富阳三桥镇和洞桥镇17户农居中,完成了光伏陶瓷瓦屋顶发电系统项目研究和示范建设。

  在农业水产养殖、花卉培育、畜牧养殖等方面试点探索地能应用新领域,实现了地能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循环链。

  如在萧山区远鸿花卉养殖基地建设了地源热泵机组,将地能应用于花卉温室培育上,安装了地源热泵20台,为3万株红掌等花卉植物提供热源,可长年保持大棚内恒温20℃,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尝试将空气能与太阳能结合应用于临安猪苗培育增温上。

  根据我市农村经济、地理、生活习性等不同情况,先后形成了适用不同建造条件,不同出水要求的多种生活污水处理模式,这些模式在“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中被广泛应用;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

  在富阳市洞桥镇等“六镇一乡”创新地建设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工程,建立了生活垃圾运输、分拣、处理、综合利用体系,使项目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了无害化、减量化处理,项目生产的有机垃圾肥符合《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减量化循环链。

  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中,要求树立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的理念,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能源机构和职能;要加强农村能源队伍建设,及时充实农村能源技术力量,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建设一支与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农村能源队伍;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资金投入。

  要树立“科学规划”的理念,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农村能源开发建设的科学规划设计。要注意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开发利用农林牧废弃物、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要开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摸清数量和分布情况,逐步推广适用技术和模式,合理开发利用各种农村可再生能源,实现资源能源化、循环化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加快从“重建设”向“建管并重”的转变,实现农村能源项目实施前、建设中、实施后全程的管理。项目实施前要考虑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农民群众的接受程度和技术的适用性、安全性。建设中要严格贯彻落实各项项目建设制度,注重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建设后要加强项目的管护,提高已建项目的运行利用率,确保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运行,进一步提高项目实施效益。

  2005年9月26日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部门职责分工和近期工作重点的通知》(政办发〔2005〕55号)有关内容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为准。

  为扎实推进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的各项任务目标,市政府决定,建立XX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制度。副市长XX同志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发改委、经贸委、教育局、科技局、监察局、财政局、人事局(编办)、国土资源局、建委、交通局、农业局、水利与渔业局、林业局、外经贸局、文化局、环保局、统计局、旅游局、规划局、法制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广电总台(局)、新闻出版局、供销社、物价局、信息产业局、农机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确定一位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部署要求,研究制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措施;建立监督考核体系,检查督促各区县、各部门和企业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定期调度分析建设节约型社会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全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健康扎实地推进。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落实。按照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能,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作如下分工:

  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创建节约型机关,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节约用电、用水、汽车用油、办公用品,以及办公楼建筑节能的管理制度,大力实施政府节能采购;建立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水、电、油等资源的统计制度,制定机关资源节约定额和标准。

  市发改委:负责在研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重要内容;在确定重大项目时,落实有关资源节约的评估工作;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严把项目立项审查关,对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项目不予批准;加快结构调整,加大对节约资源项目的扶持力度;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

  市经贸委:负责市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日常工作;按照市政府部署要求,抓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和考评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搞好发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专项规划;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加强执法检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抓好典型示范;研究制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资源评价制度和办法,把好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审查关;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限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产品);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定额考核管理和能源统计工作;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做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研究限制过度包装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和开发可再生资源;负责组织对区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指标的考核和组织企业深入开展建设节约型企业活动;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确保完成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目标。

  市教育局:负责将资源节约教育纳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制定培训规划,编写培训教材,加强资源节约教育;负责抓好建设节约型学校工作。

  市科技局:负责建设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的建立,争取落实一定的科技发展资金,支持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引进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提高企业资源节约技术含量和水平。

  市监察局:负责加强对政府机关及公务人员在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中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情况的监督,对因渎职、失职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破坏资源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

  市财政局:负责制定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对重点节能、节水技术开发、示范和改造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杜绝办公浪费;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实行“阳光”采购,将节能、节水设备(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市人事局:负责制定政策吸引、培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管理人员队伍;把资源节约工作主要指标纳入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落实好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管理机构及执法队伍的职能、编制等。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抓好节约土地工作。按照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修订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土地复垦;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试点,严格限制毁田烧砖;建立土地节约利用评价和考核标准,建立土地节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加强对矿山开采的管理,提高尾矿中资源的回收率。

  市建委:负责抓好建筑节能工作,建立健全发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和行政监管体系,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公用建筑和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不达标的坚决不准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加强建筑节能的审查监督与管理。完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加强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加强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宣传培训工作;加快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综合利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市交通局:负责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的节约资源工作,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开发和推广清洁燃料汽车,推广应用汽车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引导道路运输企业选配先进节能适宜车型,提高燃油利用效率。

  市农业局:负责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水、肥和土地的利用率,开展农业节本增效,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在农村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推广风能、太阳能利用以及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技术。

  市水利与渔业局:负责建立和完善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制定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进一步完善节水法规,加大对节水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积极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大力实施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搞好农业节水灌溉;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限制超采、滥采地下水;积极开发利用荒碱涝洼地和采矿塌陷地从事水产养殖。推广“上粮下渔”、“上经下渔”养殖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市外经贸局:负责抓好市高新区、齐鲁化工区的资源节约工作,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园区活动;禁止进口、引进高耗能、高耗水的产品和技术。

  市文化局、广电总台(局)、新闻出版局:负责宣传国家、省和我市资源节约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资源形势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弘扬先进典型、曝光浪费资源行为,倡导节俭科学的消费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宣传节约型城市、节约型社区、节约型企业,不断提高公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市环保局:负责对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的单位依法进行处理,及时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开展创建环境友好企业活动;支持循环经济型污染治理技术和项目的应用和推广;搞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环评。

  市统计局:负责建立完善节约型社会建设主要指标的统计,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体系,定期并予以分析,提出建议和对策。

  市规划局:负责科学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优化整合各类生产要素,科学选择建设用地,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市法制办:积极研究制定资源节约的相关配套法规,建立健全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规章制度。

  市总工会:积极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以资源节约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节约、降耗增效”活动,使资源节约宣传进工厂、进班组,深入生产一线。

  团市委:负责在青少年中开展以资源节约为主题的宣传和实践活动,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贯彻落实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市工商局:负责加强市场管理,完善能耗、物耗、环境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标准,禁止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产品和技术的销售;协助执行市政府对违法企业下达的取缔关闭决定,依法注销和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无照经营的企业依法取缔。

  市质监局:会同市经贸委加强对能效标识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对节能、节水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查处生产国家明令淘汰、不符合国家节能、节水标准等产品的违法行为;加强节能、节水等资源利用检定检测体系建设,增强相关检测机构的技术保障能力;完善资源节约标准。

  2010 年国土资源部根据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 2008 ~2015年) 》提出了发展新型矿山的明确要求。目前,我国黄金企业的新型矿山建设技术尚不成熟,技术创新的空间较大。新型矿山建设技术创新将引领黄金资源开发利用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型。同时,促进新型矿山技术创新、提高黄金资源利用效率,将对缓解战略资源的供需矛盾乃至于解决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的一些公司作为矿产行业的排头兵,在创建节约型企业活动中,以管理创新率先推进生产;以技术创新率先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节能减排;以经济增长转型率先发展循环经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特别是“十一五”以来,这些公司把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放在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 ,严格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能源 、环保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 ”的方针,实施“依靠科技进步,立足全球发展,实施国际化经营 ”的公司发展战略,以提高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率为核心,以工艺技术进步和装备创新为手段 ,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工艺装备优化,大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指标的量化和考核,作为矿石生产单位,其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化将直接反映出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国内一些公司近年来始终坚持把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生产中,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为。那么如何利用矿山技术经济指标的优化,来提高节能减排的综合能力,现结合这些公司矿区的生产实践经验,谈谈矿山技术经济指标的优化对节能减排的影响,以此促使矿山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主要产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降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型矿山是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追求可循环经济为目标,将新型生态的理念与实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 ( 矿山勘探、规划与设计、矿山开发、闭坑设计) ,体现了对自然原生态的尊重,对矿产资源的珍惜,对景观生态的保护与重建。其核心是提高黄金资源的绩效。

  (1) 依法办矿。严格遵守 《矿产资源法》,认真执行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等法律法规,合法经营,证照齐全。

  (2) 规范管理。积极加入并自觉遵守 《新型矿业公约》,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型矿山建设规划,具有健全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

  (3) 综合利用。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和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技术经济水平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行列。矿山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符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淘汰技术目录的要求,“三率”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4) 技术创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矿山企业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低于矿山企业总产值的 1%。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重视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矿山企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5) 社区和谐。履行矿山企业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较好地应对损害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社区关系和谐。

  在本文中,所评价的黄金企业须符合上述新型黄金矿山建设基本条件。从新型黄金矿山建设技术、环境改善、经济与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对新型矿山建设能力进行考评。

  目前,黄金企业可采用的新型矿山技术主要有保水开采、新型矿山建设技术创新是不断优化矿山建设和实现能源集约化的根本途径。新型矿山建设技术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目前,黄金开采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来源于矿石堆积、矿井水污染、噪音污染和采矿造成的地表下沉等。新型矿山建设的环境目的就是要改善上述环境污染。因此评价新型矿山建设环境方面的评价指标应包括水污染减少、矸石减排和生态环境改善。此方面的评价指标如表2 所示。

  黄金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黄金企业,进行黄金开采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黄金企业进行新型矿山建设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指环境保护,实现与周围社区的和谐发展。此方面的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1、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协会促进作用,以“新型矿山”理念为指导开采矿产资源。政府应按照 《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的发展新型煤炭矿业、建设新型煤炭矿山的工作目标要求办。企业也要加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减少污染,实现安全生产,以 “新型矿山”理念为指导开采矿产资源。各级协会要做好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2、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新型矿山” 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了保证 “新型矿山”建设的顺利推进,全国各有关部门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并组织企业和相关部门认真学习,将 “新型矿山”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

  3、加强监督,制定黄金矿产资源规划,依法整治矿业秩序。同时矿管部门应加强煤矿政务管理,严格实行矿证年度审查制,避免因无证开采而造成资源浪费。

  4、加快科技进步,积极倡导新型开采技术创新。由于新型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企业直接经济收入相对偏低,导致项目经济效益低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技术创新动力明显不足。因此,国家应加大对采矿科技进步的资金扶持力度,尽可能多地推广应用或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的采煤方法,加大黄金新型开采技术的科技含量。通过矿产资源税费调节、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所得税减免等手段,对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开发的矿山,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费用支持。

  5、建立健全新型黄金矿山建设机构,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成立专门的新型黄金矿山建设管理机构,形成严谨的管理网络。将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个人,建立 “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新型黄金矿山目标责任制。抓好月计划、年计划等计划的落实工作。建设完善新型矿山监测计量体系,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监测数据信息,建立监测统计分析制度,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统计。

  如果能把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有机的推行到矿山生产工作中,这样不仅显著提升了技术经济指标,也有效提高了矿石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这样可以确保国内的矿产公司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能源紧缺和传统能源污染性等问题使我国新能源的研发和推广愈加重要而迫切。《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指出,“‘安全、高效、低碳’集中体现了现代能源技术的特点,为东北农村甚至全国的新能源开发提供了发展方向。”东北农村主要以秸秆、薪柴和煤炭能源为燃料,为了规避这些能源直接燃烧存在的能源使用效率低下、污染环境等问题,可以推广以秸秆为原料制成的“秸秆型煤”作为替代能源,并在充分调动推广者积极性,探索有效推广对策的同时,充分发挥“秸秆型煤”热值高、价格低、污染小等优势。

  通过对黑龙江省5个地区20个农村的实地调研,对624份有效调查问卷的统计研究,分析了“秸秆型煤”在东北农村的使用和推广情况,主要包括:当地农民的能源开支情况、选择能源时受周围人影响程度、家庭能源使用结构与使用偏好、对目前所使用能源的看法、对“秸秆型煤”认知程度等。在这些地区,秸秆的使用率为83.6%,电能和煤炭的使用率次之,分别是54.2%和27.6%,天然气、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的使用率仅为4.2%,也就是说,在东北农村,秸秆、煤炭、木材、电力等传统能源仍被广泛使用,而新能源的使用率却非常低,甚至存在推广速度慢,普及难度大等问题。

  “秸秆型煤”作为一种农村新能源,其推广和使用不仅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而且有利于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符合节能减排政策导向和环保宗旨,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也具有诸多推广难题。

  (1)“秸秆型煤”的推广利润较低。推广“秸秆型煤”的企业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出发点,即利润不足很难调动其积极性。在没有特殊政策或激励的条件下,“秸秆型煤”的价格上限是传统燃料的平均价格,小于平均价格的幅度越大,越具备推广优势,然而,由于管理水平、原料采购、产品运输等条件的制约,“秸秆型煤”固有的低成本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从而使推广利润较低。

  (2)单个推广者的推广力量薄弱。目前“秸秆型煤”的推广者多为个体创业者,经营规模小且相对分散。单个推广者受生产能力、资金实力和业务范围等约束,推广能力有限,无法获取由于规模效应带来的超额利润,甚至无法获取经济利润甚至基本利润,致使推广者缺乏继续推广的动力,进一步影响大规模或范围的生产与推广。

  (1)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在东北农村,多年来,人们一直使用秸秆、煤炭、木材等传统能源一直被广泛使用,而新能源的使用率非常低。多年来,人们一直使用传统能源,熟悉度高,获取方式比较便利,形成了使用惯性,并且与传统能源相匹配的取暖和供暖设备已完善,,人们没有意愿和愿望改变现有的用能结构,从而阻碍“秸秆型煤”的推广。

  (2)信息了解的渠道闭塞。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9.27%和19.92%的人选择生活用能的燃料时,分别是通过过去的使用习惯和熟人介绍两种信息渠道,而墙体广告、宣传单、广播电视等方式则很少受到农户关注,获取能源信息的方式较为单一,多样性渠道不易被采纳和接受。

  (3)能源使用的转换顾虑。目前农户对于使用秸秆型煤存在很多顾虑,例如,购买“秸秆型煤”的成本,是否需要更换炉具,新炉具同原取暖管道等相关设备的匹配,炉具的维修和安全性、能源获取的便利性等。这些能源转换使用的顾虑严重影响秸秆型煤的进一步推广。

  (1)缺乏完善的实施细则。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农村新能源的推广与发展的政策法规,并给出新能源的发展方向,但是,缺少具体的、完善的实施细则落实已有政策。如《可再生能源法》作为现阶段可再生能源最权威的法律,内容完善,却过于抽象和笼统,关于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惠民政策没有切实落实,以致很多关键性措施出现执行偏差或不到位现象。

  (2)政策扶持及激励力度不够。我国农村新能源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扶持政策较少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激励的力度薄弱,市场化程度低,因此,很难仅依靠零散的企业进行推广,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改变当前农村经济实力较低,新能源的成本高、推广规模小,扶持和激励力度不够的现状,加大“秸秆型煤”的竞争力度,促使其在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持续、健康发展。

  (1)采用原料置换的推广模式。由于秸秆型煤价格受传统能源均价的限制,增加“秸秆型煤”的推广利润更多的需要从成本着手。实地调查结果表明,51%的消费者更希望采用置换的方式获取“秸秆型煤”。与此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保障原材料的供应,降低生产成本。

  (2)设计合理的生产布局。随着秸秆型煤销售和运输半径的逐渐增大,其运输成本等也大幅增加,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合理、最佳和最小经济半径,根据相应的生产规模,选择新厂址的地点,设计合理的生产布局,降低生产和物流等成本。

  (3)建立标准化、可复制的产销流程。建立成本最小化的生产模式和可供参考的盈利模式,形成标准化的、可复制的产销流程,加强“秸秆型煤”的市场竞争力,提升推广者的利润空间,加强推广积极性,增强推广动力。

  (1)加强宣传,提升农户对“秸秆型煤”的认识。通过政府和推广者两个角度的宣传提升农户对秸秆型煤的认识。政府应加强干预作用,提升对“秸秆型煤”推广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推广者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墙体广告、宣传单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使用“秸秆型煤”的意义和对农民生产生活的经济性和便利性。

  (2)树立典型示范户,形成示范效应。调查显示,周围人选择使用什么能源会对农户的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示范户,成立以村级领导干部为主要成员的指导、监督小组,每人负责一个示范户,定期视察、指导,并协调相关工作。通过组织群众现场参观,示范户和专家现场讲解等方式,逐步削弱对传统能源的使用惯性,同时减少使用“秸秆型煤”的使用顾虑,提高农户使用可能性。

  (3)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通过实地调研和定期回访,获取最新的能源数据,开发农村能源信息系统,为推广者和农户搭建最新、全面、准确的信息平台,分享最新的能源类型及售后服务信息等。同时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和维修服务的工作人员,解决农户使用秸秆型煤过程中的问题,加强持续使用的动力。

  (1)完善农村新能源政策实施细则。应在《可再生能源法》的基础上,制定农村新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暂行条例,各省市地方政府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完善实施细则,充分发挥新能源政策和条例作用,切实将政策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政策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善新能源政策的监督管理机制,约束政府权力和企业行为,保证政策的落实,并发挥实际作用,使推广者和农户在推广和使用“秸秆型煤”中获益,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

  (3)加大政策扶持和激励力度。政府可通过多种方式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和激励力度,促进农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如减免税收、加大补贴力度、调整价格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等,为农村新能源的初期发展提供足够的市场空间,逐步形成持续稳定的市场环境。

  [2]吴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李伟,,李世超.低碳经济下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研究[C].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郑州,2011.

  [4]姚梦媛.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11.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科学社会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搞好技术创新,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显得尤其重要。企业要想竞争取胜,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实现在技术、服务、产品等方面的创新,以获得新的经营领域的开拓。但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而随着企业对资源的应用,使得企业的各种有效资源面临匮乏,所以如何充分利用企业中现存的各种资源进行不同类型

  的技术创新也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发掘企业内部的冗余资源进行创新也将成为企业的重要活动。

  (一)冗余资源。企业冗余资源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不同时期国外的组织理论文献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在国外以往的研究中它常常被用来解释不同的组织现象,包括目标冲突、权力斗争行为、效率以及创新。目前,国内关于冗余资源的系统研究还十分鲜见,这不利于人们对冗余资源的深入理解,更难以使企业经理们通过充分利用企业的冗余资源来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学术界普遍采用的定义也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Bourgeois提出的,他将冗余定义为“一种过量的、能随意使用的资源(以缓冲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目前,文献中冗余资源的分类很多,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将冗余资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财务冗余。财务冗余是指流动资产的水平,如组织可以利用的留存现金。虽然宝贵,但财务冗余是一种通用而易得的稀有资源。尽管市场机制不同,财务冗余可以从内部多种使用方式中产生,或在短期内从外部资源获得。因为财务冗余可以完全分配到企业内部的多种活动中,所以财务冗余是最少被吸收且最容易被重新利用的冗余。较多的财务冗余有利于产品的探索性创新。

  2、客户关系冗余。客户关系冗余是指那些相关的或有承诺的顾客,能够为企业提供巨大利益的有价值资源。相对于现有交易,或已有客户,客户关系能保证一个可以预见的收入流,这样能在规划和实现降低营销支出时促进效率。此外,一个来源于有标记的客户关系的组织收入部分对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是值得的。总而言之,客户关系可以理解为组织的资本,收入来源与客户关系是一种冗余在客户关系资本中的表现。

  客户关系冗余产生于密切的客户关系,它能促进组织重点开发和改进目前的产品。开发和增进改善现有产品与客户关系的期望表现是一致的。此外,通过经久考验活动的开发对客户关系冗余来说风险是很小的。因此,大量的客户关系冗余能够促进应用性创新。

  3、业务冗余。业务冗余来自未使用或使用不足的业务资源,如超额生产能力。在特定的组织中,业务冗余既不难取得,也不是独特的,所以组织在部署时没有使用动机的限制。但是,由于在组织内部业务冗余是已吸收的并普遍和一个具体的目的相联系,所以在短期内,它被重新分配使用是比较困难的。业务冗余也可能从结构上制约其他资源的并存,同时在其他环境中也进一步限制了分离和重新使用他的能力。高水平的业务冗余能够导致风险规避与降低新产品开发。组织将集中于通过良好的过程来获得少量的回报,这些过程是以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为基础,所以高水平的业务冗余将利用现有的资源导致产品的应用型创新。

  4、人力资源冗余。人力资源冗余是指专门机构中的技术熟练的人力资源,是稀有和已吸收的资源。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企业对有技术的和专门的人才保护,这些人才能够创造长期的竞争优势。各企业限制本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外流,这种竞争性增加了人力资源冗余的存在。人力资源冗余也是吸收冗余,他通常是在该组织现有业务中的,若能获得已建立现有例程的人力资源,就可能拥有最适应现任产品领域的技能。因此,在新环境下,由于人力资源冗余是不易调配进行探索型创新的。另外,已吸收的人力资源冗余的性质使其在短时间内很难被重新配置。所以,在组织内部,转移人力资源冗余在结构上很困难,并可能遇到决定技术人员的障碍。因此,人力资源冗余是稀有和已吸收资源,他有助于应用性创新。

  (二)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提出,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加快,竞争的多元化、激烈化,促使工业发达国家为保持市场优势而着手于新产品开发销售趋势和销售规律的研究。1957年美国波兹、阿隆和海米尔通管理咨询公司出版的《新产品管理》一书,提出产品生命周期依其进入市场后不同时期销售的变化,可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形成了通过描述产品市场销售规律及竞争力来确定产品所处阶段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①提出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的概念。②给出了以销售量、利润和竞争力指标为依据的具体划分产品生命周期的标准。

  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投入期时,其特征是新产品性能不稳定、不成熟,企业批量生产能力尚未形成,新产品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成长期内,消费者逐渐接受新产品后就进入了成长期,这一时期的标志是产品基本设计定型,技术趋于标准化。企业主要依靠对制造工艺流程的不断优化和早期用户的反馈,对产品进行改进,使其逐步成型;进入成熟期后,工艺稳定,技术实现标准化,产品批量生产,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价格剧烈下降。由于成本越来越重要,市场出现分化,部分厂商以成本领先、工艺创新成为竞争的核心,另一部分厂商追求差异化,产品创新重新得到重视;当市场需求、消费偏好、技术进步及其他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产品销售量逐渐下降,表明衰退期已经到来。这时市场上将产生新的基础技术和竞争元素,产品创新将重新引导企业走入下一轮竞争。

  (三)创新模式:应用型创新和探索型创新技术。创新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指的是创新者借助于技术上的发明和发现,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生产体系,获得更大利润的过程。

  一般人们将创新按两个维度进行划分:第一个维度是与当前技术轨迹接近的程度;第二个维度是与现实顾客及市场部分的距离。在技术维度方面,不同的创新类型具有差异性的限定和组织效用。在市场维度方面,创新可以划分为满足现有客户与市场,还是面对新生的市场。采用渐进式技术创新,其设计是为了满足顾客对象的需求,归结为应用型创新,是基于现有的组织知识情况下的创新模式。与其相反,技术上采用突变式技术创新,满足在进化发展中的顾客及市场的归属为探索型创新,这一创新需要的新知识,是与现有技术能力有较大差异的。应用型创新包含着现有部件和结构的改进,是建立在当前技术轨道上的,而探索型创新是在不同的技术轨道上发生的转移,许多实证研究文献都表明了这一两分法。

  (一)创新与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探索性创新活动。这种创新通常是一

  种突破性的重大产品创新,在新产品出现并进入市场后,创新活动的重点就会转移到应用性的创新上,因为企业需要通过应用型创新满足新产品的新生产过程的需要,同时扩大市场能力,以尽快地为新产品赢得成本、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在这一阶段,技术创新活动是以应用型创新为主。从技术变化量角度看,产品创新活动则主要是渐进性的,主要是针对产品的早期消费者和用户的反馈而对产品进行不断的改进,使其逐步成型,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和用户的需要。在进入成熟期后,由于生产和成本越来越重要,应用型创新就成为竞争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产品生产工艺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应用性创新的不断进行,会使产品的生产成本明显下降,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因此企业会尽量保持这种渐进的应用性创新来尽可能延续产品的成熟期,以获得更多的收益,直到因为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外界因素变化的冲击而进行新一轮的探索型创新。

  1、投入期阶段。在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或企业对潜在市场的发掘,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开发各种新产品之后,由于新产品性能还不稳定,产品的单位成本较高,企业主要活动是充分利用创新活力,强化对产品的改进、加大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的档次、增加花色品种,所以企业将继续进行探索型创新,生产能为企业带来竞争力的产品。

  经过前一轮成熟产品的销售,企业获得大量收益,使得企业内部会存在各种使用方式的现存资金,这些可留用的资金成为企业内部的财务冗余。而此阶段中,由于进行探索性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企业若合理利用这些财务冗余将能更好地进行探索性创新。而组织内部财务冗余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被企业充分配置利用,促进企业探索型创新的进行,保证产品的开发,改善并适应市场。即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组织内部主要存在财务冗余。企业能够利用财务冗余促进企业的探索型创新,推动企业新产品的出现及生产。

  2、经过开发投入阶段的探索型创新活动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新产品的设计、工艺已基本定型,销售增长率开始迅速放大,已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满足扩大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在生命周期的成长期,企业需要扩展其内部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等。创新模式也就从以探索型创新为重点过渡到应用型创新。

  新产品在市场上的投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形成部分固定的顾客群体。企业根据新产品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映,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强化米乐m6手机版,改进目前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这些存在的客户关系冗余,促进应用型创新的进行,使产品不断适应市场。同时,在组织内部,此产品的研发技术熟练人员由于不易调配到其他区域进行探索型创新,这些已吸收的人力资源冗余的性质使其在短时间内很难被重新配置。所以,专业技术人员将继续为此产品进行产品质量和工艺上的改进。即,此时企业内部主要存在的人力资源冗余对应用型创新有积极影响。

  3、当进入成熟期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必须对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做必要的调整和创新,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使接近淘汰的产品延长其生命周期。首先,处于成熟期的产品创新方式最重要的是进行产品改良,即通过对产品特性做出某些改进以吸引新的使用者,或为现有使用者开辟新用途,使呆滞的销售量获得回升,企业此时还应重点考虑降低成本、分散风险,增强应变能力。而成长期内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企业的很多业务资源未能得到充分使用,导致企业内部存在如超额生产能力等业务冗余。高水平的业务冗余能够导致风险规避与降低新产品开发。所以,在此期间内,业务冗余能够促进组织的应用型创新,降低成本获取利润。其次,潜在的顾客也将对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所以企业存在的客户关系冗余也促进了应用型创新。即,此生命周期阶段中,存在的业务冗余和客户关系冗余对应用型创新具有积极的影响。

  4、进入衰退期后,现有产品的利润逐渐降低,企业应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判断研发新产品类型,所以新一轮的创新需要进行。同时,在企业内部展开对冗余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活动。

  由于竞争的需要,企业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而在资源日益紧缺的环境中,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所以,充分发掘企业的内部冗余,利用其创新已成为以后的必须。在本文中扩展了冗余资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将冗余对创新的推动细分到企业产品生产的各个阶段。分析各阶段出现的冗余资源类型及其在产品的不断发展中,各类型的冗余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这种细分到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研究将更有利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对生产企业以后的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1]蔡淑琴,龚业明.企业技术创新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1999.2.

  [4]孟丽莎,宁炜.论产品的生命周期与技术创新模式.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J].2000.4.

  在新型社会,我国的经济水平对林业企业的发展标准有所提高,要求创建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有利于满足林业行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同时,创建节约型林业企业,能够有效地提高林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林业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创建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工作,而且这是一项造福于社会,利于企业发展的工作,不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资源节约型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所谓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种领域中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来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资源节约型企业具有丰富的内涵。“节约”这两个字包含双重的含义,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解释;二是要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尽可能用少的资源和能源或者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或者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但是必须明确指出,节约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控制成本而限制发展,而是要求企业彻底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入的技术革新,走集约、持续、高效地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

  因为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与现阶段其他林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存在差异和冲突,而且还可能会对经济效益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企业的效益,不少林业企业都没有参与资源节约型的改造工作。这使需要借助政府部门和法律的理论,指导和管理林业企业,运用强制性的方法介入。

  在建立节约资源法律系统过程中,我国已经颁布了《森林法》等相关的法律文件,然而单纯地依赖相关的法律规定无法满足当前对于节约资源法律系统建设的需要。因此,我国还应该进一步的加强节约资源的法律系统工作,积极地发现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比如建立鼓励与强制相结合的制度等。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管理林业企业,主动借鉴国外成功创建法律系统的经验,调控消耗资源较多的企业生产过程。与此同时,还应该颁布一些激励型的法律规定,以此来激励林业企业开展并运行资源节约型的操作模式。总而言之,在法律规定的支持下,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创建才能够更好地进行。

  考虑到我国现阶段林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和态势,如果想要保证企业顺利地进行转型,需要坚持资源节约的运行方式和方法,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和领导等。因此,我国不仅需要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还需要颁布有关的政策来支持林业产业。林业产业的政策能够促进企业有秩序地进步,运用较少的成本完成计划的工作量,防止盲目和激烈的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立足于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和有序发展的层次,制定林业企业的工程计划和产业政策,促进市场有秩序地进步。需要确定淘汰类、限制类和激励类的工程项目,禁止发展污染程度大、高耗能以及浪费资源的产业,严格制止盲目的投资和质量低的反复建设工程;需要完善投资方面、上税方面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政策,大力支持耗能少、低排放、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的林业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进步。

  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创建过程中,法律的监督和政策支持工作都属于辅的措施。只有林业企业内部加强自律,落实资源节约型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才能够真正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林业企业应该以节约资源和能源为工作核心,推动节约资源理念和先进管理方式的运用,加快企业的转型进程。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为了加强林业企业的资源节约工作。应该形成完整、统一,又具备权威性的资源节约管理部门。安排专业人员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大型林业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一个独立的公司级的能源部,全面负责能源生产和燃气、蒸汽等能源介质的系统供需平衡,负责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能源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中小林业企业还可以成立资源节约管理中心,直接负责企业的能源信息动态管理和系统能源平衡调配,统一优化配置企业的内部能源,提高资源节约管理的效率。

  每个林业企业必须从人力的使用,原材料和燃料的消耗,机器设备的利用,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效能,成本和利润等方面,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产出米乐m6手机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