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让“再生至尚、变废为善”——专访北京天龙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总
米乐m6让“再生至尚、变废为善”——专访北京天龙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权《资源再生》杂志原标题:让“再生至尚、变废为善”——专访北京天龙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权《资源再生》杂志
看着一条条朴实的宣传标语、一幅幅通俗易懂的宣传画,一本本以再生纸为原料印制的精美画册,不由得让您想深入探寻企业扎根“垃圾分类”的魅力所在。近日,北京天龙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天洁”)掌舵人刘权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聊一聊北京城“垃圾分类”的那些事。
近年来,“垃圾分类”在全国推广开来,殊不知,其实早在66年前,北京就开始“垃圾分类”这一概念了。
1955年,北京市首次在中山公园内卫生教育馆举办“改进环境卫生展览会”,介绍垃圾分类对改进环境卫生的作用。1956年3月,原宣武区白纸坊街道办事处5个居委会、约2810户居民率先试点垃圾分类。1999年,宣武区环卫局再生资源分选站在白纸坊投入运行,集中分选后,统一送往相关企业回收再利用。2000年6月,北京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2000年11月1日,垃圾分类在经过一年半的试点后,开始在北京城八区全面推行。2004年,北京市城八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8%,郊区达到38.1%。在实行物业管理的260个居民小区、大厦(约合78万人口)实行了垃圾分类收集。2009年,全市垃圾产生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2011年11月18日, 北京市会表决通过《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国内首部以立法形式规范垃圾处理行为的地方性法规。通过立法的形式在全社会推广“生活垃圾减量分类人人有责”的观念,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面临的生活垃圾处理难题,从根本上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标志着北京市垃圾分类正式步入法治化、常态化、系统化轨道;近期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北京市可回收物指导目录(2021年版)》,不仅为市民提供指导,也为可回收物经营者提供从业指导。曾在全国最早提出并实践“垃圾分类”的北京,“垃圾”已走进了社区、工厂、企业、机关、学校,进入绿色低碳时代,正逐渐成为全市全民参与的新时尚。
天天洁“两网融合”垃圾分类模式在北京市“垃圾”逐步推进中锤炼形成,是北京市人居环境改善的见证,也是北京市“垃圾分类”的一个缩影。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于1955年成立的崇文回收。到2005年,“天天洁”品牌成为全国首家以品牌运营方式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企业,以“有限资源、无限循环、守护地球、健康人类”为企业根本使命,坚持“规范前端、统一物流、专业分拣、厂商直挂”的原则,保障资源进入正规回收渠道,实现无害化循环利用。
经过多年发展,天天洁在北京已建成各种形式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470个,其中居民社区、学校13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340个。拥有专业物流车18辆,自有回收人员70余名,形成了从前端分类回收到统一物流、专业分拣、厂商直挂米乐m6、自有品牌再生产品研发和销售的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产业链条。
“把垃圾分类这件事做好,发挥好自我价值,实现公司更大的社会价值,相信商业价值也会随之而来”——这是总经理刘权的座右铭,是他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艰难变革中坚持下来的动力,也是他鼓励所有员工在垃圾分类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和坚持下去的信条。
刘权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和天天洁只做两件事,一个是传播公益理念,另一个是促成大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2010年,“天天洁”推出“再生至尚 变废为善”的环保理念,倡导再生生活,倡导用废品成就善举,强调参与资源回收、垃圾减量是善待环境,强调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相统一。
在讲到理念创新初衷和意义所在时,刘权讲到,新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转变环保观念,将“变废为宝”转化为“变废为善”。时代需要由“变废为宝”过渡为“变废为善”,这里“善”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善待环境,在变废的过程中要善待环境,将废弃物资送到正规的渠道回收再利用。另一个是爱心,将卖废品的钱帮助我们身边有需要的人,用废品成就善举。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天天洁10年来稳步成长,先后获得“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产业化建设龙头示范企业”、“首都劳动奖状”、“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单位贡献奖”、“城市货运保障绿色车队”、“首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还被认定为“再生资源新型回收模式案例企业”、“北京三星社会企业”、“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商务部重点联系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等。
天天洁在“再生至尚 变废为善”的理念下,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
一是创新设计再生资源回收与厨余垃圾分离的 “两网融合”新模式。刘权说:“居民并非不愿意,也并非不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再好的政策都得有配套和运营,怎么让居民更便利地主动参与”。基于居民参与度、积极性、交付体验、价值理念传播推进调研和再生资源回收经验基础上,天天洁提出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包括线下网点设施、“绿猫”移动智能回收系统、回收,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厨余垃圾分类桶站设施。在整合优化上下功夫。首先对垃圾桶站进行简化调整,撤换“蓝”桶,只留“绿”桶、“灰”桶。桶站宣传栏内容简化米乐m6,突出两个主题。一是厨余垃圾投放图示,二是扫码关注“绿猫”微信公众号。居民关注了“绿猫”微信公众号,注册绿色账户,我们就与居民建立了线上沟通的渠道。
以“绿猫”微信公众号和“绿猫”APP为载体,创新、简化宣传内容,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让居民快速掌握正确处理废弃物的方法。即:可回收垃圾(再生资源)不丢弃,呼叫“绿猫”上门回收;厨余垃圾“三步”完成正确投放。(1、准备厨余垃圾桶2、将易腐烂的东西单独收集3、将袋里的厨余垃圾投入垃圾站的“绿桶”,袋子投入“灰桶”)。
专职回收人员负责每天发放宣传单,承担桶站数据采集、计量、记录、补充整理的工作。上门回收同时宣传厨余垃圾分类方法。
通过这些细节上的整合就形成了以“绿猫”移动智能回收系统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施为依托,再生资源与厨余垃圾分类的一体化服务系统。一揽子解决居民社区可回收物(再生资源),厨余垃圾分类回收问题。通过人员、信息系统、宣传内容整合提高体系运行效率。再生资源回收与厨余垃圾分类同步推进。
该模式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实现客户分类管理、再生资源分类自由配置、订单管理、台账管理等全业务链信息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体系实现居民可回收垃圾的精准统计,为进一步实现城市垃圾管理精细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与居民的线上互动,还能建立与居民线上沟通渠道,指导居民厨余垃圾分类。
通过绿色存款、积分抽奖活动、垃圾分类楼宇竞赛、厨余分类打卡福利派送、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和开展小公益活动等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培养居民资源回收再利用意识将再生资源回收与厨余垃圾分离相结合,相互促进。
再生资源与厨余垃圾分离的“两网融合”模式操作简单、容易理解、容易参与,破解了老年人操作复杂程序、年轻人参与不足、参与回收户数及单户产废量难以统计等难题,实现了线下网点与线上系统的高效衔接,最终引导居民形成正确分类处理再生资源和厨余垃圾的良好习惯,大幅提升了居民参与正规回收渠道的便利水平,使可回收资源最大限度地进入正规渠道循环利用,避免了无序回收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的目的。
通过运行,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提高,厨余垃圾分出量稳步增长。大数据分析显示,东花市街道从2018年的平均每月垃圾分出量40吨左右提升到目前的300吨左右,分出厨余垃圾纯度97%以上,居民参与率达80%以上。再生资源回收量逐月增加,为今后进一步增加回收品类,做到全品类回收、应收尽收奠定了基础。
据测算,使用1吨再生纸可减少碳排放528公斤,使用1包再生复印纸可减少碳减排1.17公斤。每回收利用1吨废纸资源平均可生产0.8吨纸浆,节约3立方米木材(相当于少砍伐17棵大树),节约1吨标准煤,节约100吨水;在原料获取环节可减少4.62吨碳排放,在生产加工环节综合能耗可降低至0.25吨标准煤,减少6.67吨碳排放;如果进行回收再利用则可减少0.08吨碳排放。
天天洁为延伸再生资源回收链条,保障原料端的稳定性,减少办公环境碳足迹,创新创建“再生至尚低碳办公环保联盟”,旨在联合各大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实际行动承担社会责任,倡导一种全新的低碳办公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广低碳办公环境标准,推广使用再生产品,做到垃圾源头减量,建设绿色低碳单位。
实际运营过程中,推出《再生至尚低碳办公执行标准》,提供资源再生低碳办公整体解决方案,为相关单位免费设置分类投放袋,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及存储、分类回收、再生产品替代使用这四个环节协助导入低碳办公标准,促进充分参与到资源回收循环利用链条中。
刘权介绍到,《再生至尚低碳办公执行标准》从办公用纸中再生制品占比、可回收资源回收率、垃圾分类合格率、纸张双面使用比、办公用纸规格、亮度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指标规定。截至目前已有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海关总署、市政府办公厅、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加入“再生至尚低碳办公环保联盟”。
同时,立足校园面向社会传播资源循环利用文化,践行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再利用,推广使用再生产品,整合高校资源发起成立“再生至尚大学生环保联盟”。这是我国第一家实名认证的大学生环保互动交友联盟,通过博客、微博及论坛等形式在线互动交流,全方位展示热爱环保的大学生及高校环保社团。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37所高校加入其中。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后勤服务中心相关人士表示,在加入“低碳办公环保联盟”后,根据约定,天天洁每月上门定期回收一次,平均每次回收约500公斤废纸,年底统一以兑换再生产品,节约了办公成本,减少了碳排放,达到了节能减排目的。
“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围绕绿色低碳发展、资源回收利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包括行业一直呼吁的税收政策也于近日公布。“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作为重要的一环,迎来黄金期和窗口期。
刘权举例说到,《“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着力建设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一是鼓励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再利用是一个产业,必须要企业来实现,需要装备来实现,需要技术来实现,目前我国在再利用市场主体、技术、装备方面都基本不存在问题。二是鼓励废弃物在处理过程当中的经济循环,而不仅仅是最终进入填埋场,一把火烧掉。“政策出台非常及时”,让循环经济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精细,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利好。
对天天洁而言,下一步将在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指引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企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思路创新,有效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天天洁是最早响应垃圾分类的企业之一,特别是在社区、单位、学校立即分类回收和理念传播方面拥有比较成熟的智慧化、全链条管理实践经验。作为东城区回收体系建设主体企业,在东城区多个街道推行“绿猫”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运行模式,服务近10万户居民,目前服务街道厨余垃圾分出率均达20%以上。未来,将推动更多的社区、单位、居民、学生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实现“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两网融合。
2021年,北京市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的意见》《北京市可回收物指导目录》等多部政策文件,持续推进可回收物“点-站-中心”体系建设,加快“两网融合”步伐。天天洁也将紧抓这一发展机遇,加快“点-站-中心”体系建设,做好宣传和守桶,提高分出率,通过市场及专业的手段,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转运体系、后端处理体系,形成全链条合力,用经济效益驱动市场,使老百姓也有利可图,共同合力破解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难点、堵点。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关系企业能否生存、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全球低碳发展的潮流,是企业调整自身产业结构、提高发展水平的良好机遇,应该积极把握这个机遇,在未来低碳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成为行业主导。“垃圾分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米乐m6,需要有一种“人人参与”“变废为善”的公益精神。刘权说。
刘权认为,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厨余垃圾分离”的“两网融合”模式,关键在于人人参与,垃圾分类指导宣传,进一步促使居民将厨余垃圾分离出来,减少填埋和焚烧的垃圾量,减轻垃圾处理的压力,采取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平衡各主要参与方的利益关系,形成多方协作的体系运行保障机制,为实现“绿水青山”添砖加瓦,造福社会。建议同行之间要加强携手合作,在碰撞和融合中产生新理念、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采访最后,刘权告诉记者,站在新起点,天天洁已经做好了迎接绿色低碳发展的各种挑战,将始终坚持“再生至尚、变废为善”的理念,以实际行动担当起企业绿色低碳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