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体育海创会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院士专家共话新质生产力
m6体育海创会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院士专家共话新质生产力第二十二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海创会”)18日在福州高新区海创中心开幕。本届海创会以“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和生物医药等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海创会的配套活动,2024中国海峡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丝路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18日上午举行。活动以“聚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践行产业科技创新”为主题,旨在深化产业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
大会举行了新质生产力创新项目转化签约仪式。复旦大学与福建省六一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复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福建)共建协议。该中心将落地海创中心,与海创会共同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新路径,开拓校地合作新领域新形态。
同济大学与福建省发改委签署共建同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福建基地合作框架协议。这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的重要举措,将为福建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推动科教融汇发展。
会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米乐m6、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久俊,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占熺,分别就能源存储和转换中前沿热点电化学电池研发进展、从福建走向世界的中国特有技术——菌草技术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此外,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璟玥,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泰生,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蒙洋作丝路科技创新主题分享。
张久俊院士介绍了中国能源现状,指出可持续能源只占总体能源的16%,进一步发展新能源以提高其占比米乐m6,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张久俊院士认为米乐m6,利用可持续清洁能源、发展相应的储能技术是大势所趋。在新能源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的应用领域,发展电化学电池是必须的,也是最可行的能源储存与转换方式。
尽管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已大规模产业化,但发展前沿热点电池如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也是必要的。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寿命和安全性仍是电池开发研究的重点。
林占熺院士介绍,菌草产业实现了从“生态+农业”到“生态+农业+工业”的转变。在生态方面,菌草用于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的治理获得成功,其中有11项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为世界各地的江河湖泊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在农业方面,形成了“植物-菌物-动物”三物循环生产,实现资源高效、综合循环利用;在工业方面,菌草利用也有新的发展,用于生产纤维、刨花板、纸浆、甲醇、乙醇(酒精)以及用于发电的生产性实验都获得成功。
林占熺院士还介绍,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菌草援助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卢旺达分别创建了3个典范,即助力粮食安全的典范、岛国发展菌草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典范、陆锁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林占熺院士说:“纵观40年发展菌草业所走的路,是人民摆脱贫困之路,是中国贡献世界之路,也是人类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新探索之路。菌草之路越走越宽,成为造福世界人民的‘幸福草 ’。”
会上,刘泰生介绍了海水无淡化原位制氢技术。该技术与海水先淡化后制氢相比,可大幅降低海水处理成本,降低海洋平台建设费用,减少空间占用及运行成本。
去年6月2日,经中国工程院专家组现场考察后确认,东方电气集团与谢和平院士团队联合开展的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试验,在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获得成功。
刘泰生介绍了海水制氢技术产业化计划:在第一步海试验证已完成的条件下,进行第二代海水制氢技术攻关,未来以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为龙头,针对深远海风电开发利用,实现漂浮式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氢氨转化、海上化工、海洋牧场、海洋平台、海工装备等多产业协同开发,实现资源-能源-产业的全绿色转化。(记者 赵铮艳/文 林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