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8-08980898

米乐m6官网王璜生:释放“水墨”的能量与概念范畴

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 新闻米乐m6 > 行业资讯

  米乐m6官网王璜生:释放“水墨”的能量与概念范畴《内向·超越:回向传统精神深处的现代性》是继《水+墨:亚洲视野下的水墨现代性转化》之后《库艺术》联合“水墨现场”台北艺术展博,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为首度同步启动的全新学术研究专刊及系列活动。台北展博将是此次主题特刊的首发地点,《库艺术》将主持学术研究、专访及相关写作与出版,并在两岸三地举行“回向传统精神深处的现代性”同名学术研讨会,敬请关注!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米乐m6官网,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原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2009-2017),原广东美术馆馆长(2000-2009).

  库艺术=库:有人认为,“回向传统”是在泛民族主义立场下打的中国牌,是将传统元素转换身份以当代的形式重新出现。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璜生=王:“传统”这东西,不是什么“回向”不“回向”的事,而是“传统”就是存在于我们的血脉之中,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但是,它在我们的血脉中是有着不同的浓度的,并跟每个时代、个人有关,跟我们的日常习得与吸收有关。我们在日常中一方面不断强化和吸收传统;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吸收、转化着其他很多东西,包括西方的现代性等等,这都是出于一种自觉。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形成一种对传统文化或者东方文化的新的认知,同时也对西方,对现代性新的理解及积淀,形成一种新的结构和可能性。

  所谓的“回向传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与举措,也不是简单打打“中国牌”或是为某个目的就能成事的。中国水墨走到现在确实遇到了瓶颈期,它从传统中走出来,但已不是原来的“传统”,它被所谓的“传统”所拒绝;但是,它又融不进西方的大文化结构中,人家对水墨的理解还停留在与一个“古老文明”相联系的一般认识。水墨所具有的精神性、文化性和材质的特殊性,还不能为国际所真正理解与认知,这是十分尴尬的。这几年来,有些评论家策展人在积极推动水墨,但有人认为这是徒劳或多余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出自某种民族情结和文化策略……从我的角度看,对水墨的研究与推动是很值得努力的。水墨是一种精神米乐m6官网,它具有开放而丰富的场域,它对外在世界的表达与对内心世界的观照具有它的独特性和独特表现方式,它可以用传统的材质米乐m6、手法去呈现,也可以跨越传统材质,释放“水墨”的能量与概念范畴。而“水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像“传统”一样,流淌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在面对当代时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是一种内在的必然与自觉。

  库:当代艺术更加强调语义的针对性,追求语言的新锐与观念的独特性,在您看来,如何在将传统元素向当代语言转化的过程中,避免其走向一种标签化的国家元素?

  王:推进当代水墨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去做:第一,当代水墨应该有更强的人文精神关怀,包括个体性的精神关怀和社会关怀,更多去呈现现代人的精神状态、理想需求等。比如传统的中国绘画在人文关怀方面过于强调公共化的宏大精神概念,个人性的东西也变成了宏大公共精神概念底下的一种符号而已。而对当下与现实的关怀都非常单薄。

  第二,水墨的表现力更偏重于追求内化的力量,而对外扩张的力量似乎不够,当然这个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水墨的力量不是出拳头,是以柔克刚,但是如何以柔克刚?也就是以内在的力量去战胜外在的张力,什么是水墨艺术胜于外在张力的力量?这值得去认真研究,努力,发挥水墨材质手法的特殊性与视觉力量表达的特殊性。毕竟,在当代文化表现与传播的空间场域中,视觉表达、视觉力量、视觉认知是一种话语表达的主流。

  第三,是个人性与创造性问题,传统强调微妙的学习与推进,强调在古人里面出新意,“无我”才是最高的境界。而当代文化越来越重视个人的精神需求与表达的自由,自由释放出创造的力量,水墨应该体现当代文化的个体自由精神与创造性力量。

  库:我们曾经认为高度的科技和物质文明能够给我们带来自由,而随着现代性的危机,比如自然环境,城市病,虚拟化等等问题的凸显,这一点正在变得愈加渺茫。针对于“现代性”所显现的弊端和反思,您认为东方文化在今天是否可以发挥其更加重要的补充和纠正作用?

  王:现代性带来新的可能性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M6米乐,这需要我们慢慢寻找解决之道,或用一种新的方式与思维来面对发展变化中的现实。东方文化是解救西方或现代的良药,这种说法有点过了。但我们自身对东方文化的学习与修养的确缺失很多,这种缺失是现实和历史造成的。东方文化本身有很多精神性的东西值得尊重,它在现实和未来都可能发挥很多作用。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精神需求做出选择,不能一概而论。

  库:艺术批评是艺术发展很重要的支持力量,而对于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艺术,我们的批评似乎不是囿于古代画论,就是套用西方现代艺术理论,似乎很难找到属于今日东方艺术的自身批评话语,您认为这是否也是阻碍今天艺术发展的重要原因?

  王:这只是原因之一。我在读硕士、博士期间,研究的都是中国古代画论,我的博士论文写的是《语言与观念的嬗变:论中国古典画论的现代转型》。从语言角度讲,古代语言系统进入现代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果用古典理论系统来论述现代或当代的艺术问题时,我们会发现,语言的方式、涵义、指向等都发生了变化,我们需要变化的语言系统来面对变化着的现实。但中国艺术批评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理论和话语问题,最主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学术态度、知识能量、个人立场以及所坚守批评的独立精神等,我们应对自身作出更多的反思。

  王: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造就了水墨的画面,也形成了古典绘画的观赏方式,水墨是在这样的观赏方式中涵养成它的表现特点。比如董其昌在湘江的游船上一边画画,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赋诗,而古人观赏绘画,要、沐手、焚香……这是一种古典文人的生活方式与艺术方式。而在当代社会,艺术的接受与传播方式更多元,并且从私人空间走向公共空间。而在公共空间中,水墨艺术与公众的交流更直接更开放,更重视觉力量的表达与吸引力。有人认为在当代的公共展示空间里,水墨就不再谈论细微的笔墨问题和情绪细微的交流,而是更注重视觉的吸引力。我认为,这只是当代水墨进入公共空间的一种问题与方式。

  吴洪亮曾策划过一个特殊的有关“手卷”的展览,“挑战美术馆展示方式”,“回归中国画特有欣赏方式”。展出作品仅有手卷与册页,需要预约的方式才能观看。现代的美术馆将作品悬于墙上或置于展柜之中,如此的观看方式适应了美术馆的“公共性”要求,但无形中也改变了作品原本的状态。吴洪亮希望在公共空间里对水墨文化进行新的呈现,以此来唤起大家新的认知。现代水墨在公共空间和公共交流的方式中,应该寻找到一种与个人观看相呼应的表达方式,包括时间交叉、多种媒介交叉等呈现与交流的可能性,使水墨能与当代人的精神产生一种深层的呼应与碰撞。

  王:应该说,西方目前尚未真正深入理解中国水墨艺术,他们按照自己的解读方式来观看水墨理解水墨,这也是一种必然。像上次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做的“水墨”(Ink)展览,尽管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声音,但我很理解西方策展人对水墨在表达与理解上所做的努力及具有建设性的学术态度。我们可能不一定认同他的展览理念或方式,但我们应该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他是以什么观念来对水墨进行解读的等等。这些年完全是水墨的展览在西方重要美术馆举行的并不多米乐m6官网,由西方策展人做的水墨展览就更少,真正有学术分量的当代水墨艺术评论也非常非常少米乐m6官网,所以很难评判西方文化界对中国当代水墨的认知程度与学术态度。但这方面确实有很多努力的空间。

  库:或许我们不能把我们理解的固有的水墨概念单纯拿到西方去,让他们接受这个东西,而是可能在碰撞中生长出一个新的东西。

  王:我们自身水墨艺术理论的系统研究应该做起来,目前这方面还比较弱。而我们很多艺术理论都没进入西方理论的论述系统里,所以没有人跟你讨论和对话。我们的理论研究系统应该结合中西方文化来讨论和表述。我觉得,现在比较缺乏研究“水墨”的年轻一代,“水墨”概念也不应该是固化的。年轻一代的理论家在知识结构及观念上会与国际当代文化更可能形成对话关系,更接轨,谈论出来的问题会超出我们原来的关注点和固化的概念范畴。

  此次上线书目:《刘知白山水清音:知白守黑-柯文辉观画独白》,《百年知白,黔山风骨—纪念刘知白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国家画院精品书系—刘知白中国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刘知白作品精粹》(花鸟,山水,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