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手机版07年10月自考“风险管理”论述题汇总
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 新闻米乐m6 > 行业资讯
米乐m6手机版07年10月自考“风险管理”论述题汇总(1)纯粹风险是指那些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纯粹风险的发生,对当事人而言必有损失形成。例如,火灾、沉船等事故发生,则只有受害者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而无任何利益可言。 (2)投机风险是指那些既有损失可能也有获利机会的风险。例如,市场行情的变化,对此企业造成损失,对彼企业则可能是有利的;对某企业而言,市场的此种变化将遭致损失,而市场的彼种变化则可能带来好处。 (3)纯粹风险的风险事故及其损失,一般可以通过大量的统计资料进行科学测量,而投机风险则难以做到,因为投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市场变化和道德因素等的制约。
(4)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有时相互交织,这时进行风险分析,就必须根据风险因素的形成和风险事故的发生过程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M6米乐,以准确认定风险的性质。
区分风险避免、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十分重要M6米乐,风险避免消除所有发生损失的可能,是一种自足型风险管理技术,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能被成功加以运用。当风险避免完全消除了所有损失的可能性以后,不再需要其他风险处理技术,就风险避免这一措施足矣,因此称其为自足型风险管理技术。而在风险处理中还需要一些风险处理计划,甚至更进一步的风险处理技术来减少损失的可能性,因为有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分清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之间的区别是提高风险管理效果的关键。因为损失预防的目的在于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损失抑制的目的在于减少损失程度。因此要视具体的风险管理目的而定,如果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则应采取损失预防措施;如果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减少损失程度,则应采取损失抑制措施。在更多的情况下,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措施在风险管理中往往同时使用,一个风险管理计划往往既是损失预防计划,也是损失抑制计划。
在责任事故发生后,风险管理者应积极主动配合企业法律顾问进行辩护,以期将责任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更小,其可运用的抗辩理由有:
(2)自担风险,企业若能证明受害方已经认识到某项活动所包含的风险却仍然参与此项活动,因之造成的损失,企业可以免责;
(4)更后明显机会原则,企业在以受害方有过失为由进行抗辩时,原告可能会以更后明显机会原则胜诉,更后明显机会原则是指原告虽然有过失,但只要他能证明企业方有更后的明显机会去避免事故的发生,但却没有利用这一机会,那么可从企业处获得赔偿。
19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哈顿提出了能量破坏性释放理论,认为人员或财产损失基本上是能量的意外破坏性释放的后果。该理论认为,损失控制应重视机械或物的因素的管理,即为人们创造一个更为安全的物资环境,为了预防或减少意外伤害,他提出了10种控制能量破坏性释放的策略。
(1)防止能量聚集;(2)减少已聚集的可能引发事故的能量;(3)防止已聚集的能量释放;(4)减慢能量释放的速度;(5)从时间或空间上把释放的能量与易损对象隔离开;(6)用物质屏障使能量与易损对象隔离;(7)改变接触面的物质以减少损害;(8)加强易损对象对所释放能量的抗护能力;(9)减轻事故的损害;(10)事故后的恢复与复原措施。
(1)直接损失金额评估。企业因员工人身风险昕致各种直接损失源于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即对员工人身损失的补偿。员工人身损失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收入能力损失,这里的收入能力仅以员工的收入为限,而不考虑其对企业的贡献价值,人身风险事故的发生,体现为员工丧失了本可获得的收入,风险管理者为计算这部分损失,可以参照生命价值学说。
第二是额外费用损失,指因人身风险事故而实际增加的费用开支,影响额外损失的因素较为复杂,也较难控制。
(2)间接损失评估。除了直接损失外,企业人身风险还可能会造成企业间接损失,主要包括:重要人物损失,所谓重要人物是指那些具有高级专业知识、管理才能或身处企业关键职位,或仅凭其自身影响力而不可或缺并难以替换的员工,一旦其发生人身损失,企业不仅会遭受直接损失,而且还会连带产生一些间接损失;信用损失,企业外部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信用损失;业务损失,企业正常的业务会因外部人身风险事故而受到影响。
海因里希研究了192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许多工业事故,发现其中80%的意外事故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而其余的则是其他因素,如有缺陷的机械设备。他把意外事故的发生图解为代表社会环境、人的过失、不安全行为、意外事故、伤害这些构成意外伤害的五个关键阶段的五张骨牌,提出了著名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这五个阶段的连续作用和相继发生是意外伤害的整个过程,缺一不可。如果消除前面几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伤害即可避免。而减少意外事故的更容易方法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损失控制应重视人为因素管理,即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向员工灌输安全意识,以杜绝容易导致事故的不安全行为。
风险处理是指针对经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之后的风险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是风险管理过程的更后一个关键性阶段。风险处理的主要手段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控制型手段和财务型手段。控制型风险处理手段是损失形成前防止和减轻风险损失的技术性措施,通过避免、消除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以及限制已发生损失继续扩大,达到减少损失概率、降低损失程度,使风险损失达到更小的目的,控制型风险处理手段重点在于改变引起风险事故和扩大损失的条件,通常有:避免、损失预防与抑制、控制型非保险转移等。财务型风险处理手段是通过事先的财务计划,筹措资金,以便对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及时充分补偿。这种手段的核心是将消除和减少风险的代价均匀分布在一定时期内,以减少因随机性巨大损失的发生而引起财务危机之风险。财务型风险处理手段通常有:保留或承担、财务型保险转移、中和、保险等。
(1)定期评估、适时调整决策。由于风险的可变性,随时可能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在决策过程中,风险管理者必须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并体现于决策之中。风险管理者还必须经常对风险管理决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根据新的情况调整风险管理决策。
(2)科学与艺术相结合。风险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风险管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常常需要借助数理方法获得损失分布,这是决策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决策者的主观反应直接影响着决策,其素养、经验、态度是决策的主要依据。
(3)风险管理决策的绩效在短期内不明显。因为风险的严重性,往往要在其风险事故发生、损失形成时才能被确认。
与其他决策行为一样,风险管理决策既要考虑技术可行性,也要分析经济合理性。前者指是否具备或可能取得并有效利用的必要技术条件,后者则指是否具有或可能得到的必需经济力量和可能获得的经济效果。“
风险管理是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处理,以更小的成本获得更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行为。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简单事务处理。早期的简单事务处理系统有两个缺点,第一,这些系统没有充分注意到经济单位整体的风险费用(保险费+自留损失+风险控制费用+风险管理费用),因此风险管理与整个高层管理之间的交流并不完全有效;第二,在及时性这一点上明显不够,不够精确而又不很及时的信息在制定风险管理决策中的作用不大,因此风险管理部门不能给高层管理者留卜深刻印象。
(2)标准风险管理报告。这一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风险费用的概念已经被广泛认识,系统对于风险管理者和整个经济单位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阶段的系统使风险管理人员能更快地收集更多的数据,但常常使人陷于许多数据之中,却没有得到多少管理信息。
(3)数据直接调用。这使用户能找到一个文件中特定数据条目或一个报告中的特定部分,而不必重新渎取整个文件或重新打印整个报告,与顺序调用相比,后者需要重新读取整个文件或重新打印整个报告,直至找到所需部分。数据直接调用能给风险管理人员更大自由,使得其能够及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报告,对高层决策或其他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作出快速反应。
(4)风险管理决策支持。交互式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的核心,是计算机利用已有的数据库中的数据预测风险管理人员提出的各种可供选择方案的可能结果,并且作出更佳选择。这样的预测,要求发展各种用于损失预报、风险费用的分配及宏观经济计划的分析模型。一旦在这些预测和决策支持基础上证实了这些模型假设,风险管理人员就能在各种风险决策中运用这些模型。
(2)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降低企业费用,直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会使企业上下获得安全感,有助于增加领导层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使业务经营变得更为明智和有效,有助于削弱企业利润和现金流量的波动,有利于企业与顾客等方面的交往,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间接贡献。
软件决策主要内容有:根据经济单位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这是更基本的,此外还包括以下决策准则:(1)预算上的限制;(2)软件运行所需要的时间;(3)软件与目前经济单位的计算机化MIs的适应性。软件决策很少有确定的规则,根据很多经济单位的经验有如下建议:(1)如果同时面对硬件和软件的决策,应该先选择软件,因为硬件业务经常会限制软件的选择;(2)选择广泛使用的软件,不要选择相对难以理解的软件;(3)在做选择之前争取得到经济单位内部的计算机人员的合作;(4)如果计算机化RMIs不能明显地增加效率,那么用手工进行操作。
硬件决策的主要内容有:对于RMIS,硬件的租赁或购买必须与整个MIS相一致,运用对RMIS和MIS都相适应的硬件和软件,能促进两个系统的综合,促进整个组织的计算机网络和管理人员之间信息的交流;在没有MIS韵组织中,租赁或购买硬件的决策应适当考虑以下因素:(1)预期净现值和设备规划之间差别;(2)组织的各种损失暴露;(3)在购买或租赁选择方面的灵活性。
人员决策的主要内容应考虑:(1)运行RMIS所需要的足够的管理信息知识;(2)有关经济单位及其RMIS需求的知识;(3)保护RMIS中的机密信息和对经济单位的运行方面的忠诚;(4)对风险管理信息的即时需求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5)人员费用,包括长期、短期直接报酬和雇员利益。
(3)责任风险是由于社会个体(经济单位)的侵权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负有经济赔偿责任,以及无法履行合同致使对方受损而应负的合同责任,所形成的风险。与财产风险和人身风险相比,责任风险是一种更为复杂而又较难控制的风险。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识别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了解其各自的信息需求,以及组织目前可能满足这些需求的资源。执行需求分析的主要步骤是:
(1)确定用户,潜在的RMIs用户不仅包括用此系统管理信息、制定决策的人,而且还包括提供系统所需数据的人。大部分用户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也可能是经济单位内其他部门人员以及经济单位外人员。风险管理部门外的用户,有一些是提供数据,而有一些是接受信息。
(2)进行访谈。访谈中用到的意见征求表要因人而异地制订,使得被访谈者既不被误导也不能遗漏某些有价值的意见,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访谈者与被访谈者能更了解RMIs所需要的内容及各用户模块之间的认识。
(3)分析访谈结果。分析每个被访谈者的看法,从而产生一个关于经济单位的RMIs需求、资源以及加快信息流动和风险管理决策机会的综合大前景M6米乐。随后讨论的关于目前或者未来可能的信息流的知识,对分析必不可少,因为RMIs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消除用手工收集和管理数据之繁杂,实现自动化,增加风险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了解当前信息流和决策程序的详细情况。
(4)制定分析报告。以访谈结果和其他有关信息为基础的分析,应该总结成完整的需求分析和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