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8-08980898

米乐m6昆工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 新闻米乐m6 > 行业资讯

  米乐m6昆工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公司是一家集有色金属新材料、新型储能材料及产品的研发、产品设计、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有色金属新材料方面,以节能降耗的湿法冶金电极新材料及电极产品的研发、设计、产业化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主业,主要产品为高效节能降耗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铜电解精炼或电积用不锈钢阴极、锌电积用高性能铝合金阴极,应用于有色金属湿法冶炼电解/电积环节,经过二十余年的沉淀,现已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电极材料研究开发、制造及技术服务型高科技企业;新型储能方面,凭借着深耕湿法冶金电极材料行业多年的经验及持续创新迭代的研发能力,公司不断进行前沿储能材料技术的研发,同时探索现有产品及技术的下游产业应用,拓展产业边界,紧跟碳中和的步伐,积极布局储能电池业务领域,将主营业务中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技术应用于储能电池领域,生产其核心部件板栅,进行低成本、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铝基铅炭储能电池产品及系统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生产,持续开拓新的业务和盈利增长。

  公司始终坚持“创新为魂、精造为根、质量为本、诚信经营、行业先导”的经营理念,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深刻理解用户需求,掌握核心技术,专注于产品品质的提升和品牌的建设,致力于成为“产品+设计+应用”整体方案的提供商和解决者,运用新结构、新制造、新模式、新材料,开展新品预研和工艺技术优化,进行定制化设计和生产,以技术创新优势引导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应用迭代,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力(300152)。

  公司坚持“电极材料+储能电池”双轮驱动战略,持续扩展布局新兴产业储能电池产品及系统业务,打造“第二条生命线”,目前,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传统业务“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电极材料及产品”,为公司带来了持续、稳定的销售收入和较好的经营性现金流。储能电池新兴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推进产品研发、产业化测试及应用进程,已开始获取订单。

  作为行业内领先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企业,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汇聚了一支有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云南省云岭学者和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等的专业研发队伍,同时建设并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与行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合作研发活动,目现已形成“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迭代研发战略机制,搭建起从基础研究、工程化开发到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研发创新体系,确保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依托自身研发团队以及多个重点研发平台等资源和优势,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3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云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云南省小巨人企业、云南省专利奖等多项荣誉奖项。作为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累计申请电极材料和制备方法专利百余项。

  公司通过自身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研发的优势,紧密围绕湿法冶金电化学技术,融合金属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设计、材料加工、机械工程、材料表面工程等,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测试、产业化测试验证等一系列长期的创新积累,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工艺及核心技术,并形成了现有产业化产品,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有机结合,实现了多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促进了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升。截至报告期末,主要核心技术包括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制备关键技术、锌电积用高性能铝合金阴极制备技术、高性能铅基合金阳极制备技术、铜电解精炼或电积用不锈钢阴极制备技术。公司的主要研发成果“高性能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电极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于2020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发明一等奖,“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制备技术与应用”于2016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铜电解精炼或电积用不锈钢阴极制备技术与应用”于2008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公司从全面提升阳极性能入手,多年潜心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生产的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与传统铅基合金阳极相比,提高了电极在湿法冶金体系中的电催化导电活性及使用寿命,可以使电解(积)的能耗降低5%以上,锌和锰的产量提高约2%~6%、铜的产量提高约3%~10%,减少重金属铅的用量和阳极整板的重量,极板在使用寿命延长、材料成本降低、阴极金属沉积量和品质提升的同时,还具有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优势,突破了铅合金阳极在湿法冶金行业使用超150年的历史,解决了铅合金阳极析氧过电位高、导电性差、机械强度低、成本高等关键技术难题,成为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现时提取锌、铜、锰、镍、钴等有色金属最具技术优势和规模化生产电积阳极的更新换代产品。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高性能铝合金阴极用于锌电积过程时,与传统纯铝阴极相比,能使锌产量提高2%左右,使用寿命提高30%~50%,该产品亦具有较强的技术竞争优势。

  依托创新产品在使用性能和制造成本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以及先进可靠的质量保障体系和优质高效的售后服务体系,公司的产品目前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电化学冶金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601899)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600362)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000060)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洛阳钼业(603993)等冶金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在赞比亚、刚果(金)等国家实现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市场评价。未来公司将继续践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扩大产品的销售规模。

  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为有色金属铅、铜、锡、银、铝、不锈钢等,为保证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及生产经营活动所需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公司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采购管理体系。为控制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主要采取价格锁定的采购模式,在取得订单后即以所需金属原材料在上海有色网、长江有色金属网等门户网站的报价为主要依据,向合格供应商支付订金锁定金属原材料价格,并签订采购合同。同时坚持“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原材料库存。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M6米乐,据销售订单、销售计划或重大项目招投标等市场需求情况,并结合自身产品生产周期等确定原材料采购数量,提出原材料采购需求,制定生产计划,进而组织实施生产活动。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通过参加国内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公开招投标、竞争性谈判、主动推介等方式获取订单;公司向客户提供置换业务,即将向客户回收的“旧板”进行回炉、熔炼、重铸,形成可用于生产极板的金属、合金后,作为原材料用于公司相关产品生产,与此同时,向客户销售新的极板;此外,部分产品通过冶炼项目工程总承包商、冶金设备集成商、贸易型客户等间接销售给最终使用客户。公司根据不同客户的特殊工艺条件及技术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为客户提供产品,并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优质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推动客户节能降耗、稳增长目标的实现,也为公司带来了持续的产品销售额增长。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公司的储能业务于探索中前行,从无到有,从机会到能力的转变,自信自强和守正创新是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前行路上风高浪急,打开边界,不为自己设限,朝着既定的目标,一路披荆斩棘,在识变、应变中一步步成长。

  2023年,是公司于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后的第二年,也是全力开展储能电池新业务、擘画发展新蓝图的开局之年。乘势而上开新局,过去这一年,公司不断拓展主业电极材料产品和服务的深度和广度M6米乐,同时抓住“双碳”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机遇,牢固树立科技M6米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力争通过自身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探索,不断拓展储能电池业务,积极参与并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生态建设。

  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全力克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影响和激烈的行业竞争挑战,始终聚焦于既定发展战略,紧跟国家政策,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加强经营管理,优化运营安排、强化市场开拓、坚持创新引领,全体员工凝心聚力,踔厉奋发、笃行实干,稳打稳扎,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在稳定电极材料主业发展及储能电池产业化生产、产能建设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9,585,000.05元,同比下降13.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7,406.52元,同比下降102.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43,667.49元,同比下降111.11%,基本每股收益-0.01元,同比下降102.08%。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148,285,865.75元,同比增长57.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442,703,799.11元,同比下降2.62%。

  (1)报告期内,净利润由盈利转为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①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公司2023年产品销售结构较2022年变化较大,毛利率较高的阳极板产销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毛利较低的不锈钢阴极板产销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2023年综合毛利率较2022年下降了0.51%。②公司研发项目投入增加,导致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大幅度增加,报告期内研发费用27,565,534.00元,同比增长64.52%。③公司加大了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产业化项目投入,导致报告期内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大幅增加,报告期内管理费用19,162,470.65元,同比增长55.07%,财务费用8,331,836.54元,同比增长72.42%。

  (2)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增长主要原因如下:①“年产60万片高性能铝合金阴极产业化及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惰性阳极板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实现年产20万片产能项目”建设投入分别增加4,820.75万元、2,455.23万元。②“曲靖市陆良县铅炭储能电池用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项目”建设投入增加16,970.14万元。

  2023年以来,全球储能按下“快进键”,进入规模化、竞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储能需求大增的同时,全球储能进入了周期性洗牌阶段。公司以前瞻性眼光跨入储能电池赛道,作为储能电池领域的新进入者,面对风云变幻的储能市场,坚定前行,专注于储能电池电芯,坚持自主研发,强化自身产品和技术底座,力争在市场的角逐中能够脱颖而出。

  源于不断增长的储能需求,产业的基础是产能,首要的是从产能端,构建起坚实的堡垒,才能为高质量储能电芯产品的出货提供保障。在产能布局上,2023年以来,公司储能产业化项目投建展现了一定的速度,在打造自主工艺技术制造能力和规模化量产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陆良县人民政府拟打造新能源+储能示范应用和高端制造业产业发展高地,公司与陆良县人民政府达成了合作意向并签署了投资协议,报告期内,公司在陆良成立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了昆工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一期“曲靖市陆良县铅炭储能电池用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项目”和“年产300万KVAH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生产线亩,截至报告期末,陆良产业园项目一期累计已投入资金23,465.75万元,主体建筑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成。目前公司正加快陆良产业园项目一期的工程建设收尾工作和设备安装、调试及试运行的工作,力争通过小批量试生产任务,尽快完成从板栅生产到电池组装的全产线贯通耦合,以顺利开展储能电池的量产。同时基于宁夏地区光照资源充足、光伏产业发展较好,具有广泛的储能市场空间,公司与宁夏银川当地政府签署了投资协议并成立控股子公司投资建设了“年产2000万KVAh新型铅炭长时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的投资建设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已投入建设资金4,754.22万元,截至目前项目土建工程已顺利展开,地基工作已基本完成,项目环评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为了加快推进公司储能电池产品在工商业储能的应用测试和示范,公司在生产基地自建了屋顶光伏“2MWh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公司生产的储能电池产品持续应用于此项目,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及“峰谷套利”模式,不断在实际应用中逐步提升储能电池产品性能及光储充系统性能。

  产业的基石是技术,产能加速布局的同时着力高水平技术自立自强,为打造“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的铝基铅炭储能电池的“护城河”,构筑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强化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产业化应用测试、推广和技术研发持续稳步推进,以用户的第一视角,从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产品的安全性、产品的服务可靠性维度考虑,产品成本、性能的优化和调整不断进行,以电芯技术为切入口,通过材料和设计等优化,持续布局研发2V3000AH、2V5000AH、2V2000AH、6V1200AH、12V800AH等规格的电芯,为适应市场工商业用户侧和移动储能,集中资源投入在6V400AH、12V200AH等规格产品的开发,全方面开展从电芯到电池簇再到系统的一体化研发测试,为市场和品牌布局打造坚实的“底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储能电池产品的14项性能项指标已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标志着公司产品性能已符合国家标准,有利于公司储能市场的拓展。

  市场方面,随着工商储政策不断催化,各地分时电价政策落地,多地峰谷价差的扩大,工商业储能经济性逐渐显现,同时在能耗双控和限电背景下,工商业企业配储意愿提升,工商业户储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公司从铝基铅炭电池充放电特性及转换效率的特点,以及电池本身的高安全、高经济性锁定储能时长为4小时以上户用储能系统;从峰谷套利商业模式下锁定目前国内峰谷价差较高的广东、上海、江苏、湖北等省市高耗能企业、中大型工商业及加工企业。持续关注各省市的峰谷电价差和电力市场改革,开拓客户、代理商等资源、构建自身销售渠道和营销渠道,报告期内通过走访客户、参加行业展销会、研讨会、技术交流等,公司研发生产的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在工商业储能系统中的高安全性、经济性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认知度并开始在工商业领域崭露头角。公司重视行业合作,积极与储能行业同行者达成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积极共建储能产业生态圈,为公司储能电池探索在储能应用场景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化、标准一体化产品及服务奠定了一定市场基础。报告期内,与昆明理工大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与数据中心服务商云之端网络(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7,800万元的IDC大数据中心储能电芯供货合同,共同探索和推动IDC大数据中心领域的储能业务拓展。

  资金方面,公司筹划并开展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业务,拟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行1,80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30,798万元,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曲靖市陆良县铅炭储能电池用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项目”,从而加快公司目前储能电池的产能布局。报告期内,公司与中介机构持续推进该业务,由于该项目已用自筹资金基本建设完成,后续只有流动资金需求,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结合政策、市场情况和发展规划,截至2024年1月30日,公司终止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并向北交所提交了撤回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申请。

  公司依托在湿法冶金电极材料领域的成本优势、客户优势和技术优势,在不断追求降本增效的同时,持续深化产品应用推广和技术创新,加强生产线工艺技术的升级改造和自动化建设。报告期内,2023年度,公司获取订单额为7.24亿元,市场需求稳步增长,电极材料及产品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55亿元,其中铝基铅合金栅栏型阳极板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额为3.35亿元。

  产品和市场方面,由于国内新能源金属镍的需求大增,导致电解镍用钛阳极板和钛阴极板需求激增,钛基二氧化铅阳极板订单量明显增长。今年以来,在稳定传统阳极板、栅栏型阳极板及不锈钢阴极板市场份额的同时,公司将营销重点放在了增量新品市场上,不断加强钛基二氧化铅阳极板的研发投入,建设产线,力图形成一定的生产力,为钛阳极板产品的市场推广打开新局面。

  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强海外市场的拓展,栅栏型铝基铅合金阳极板产品在非洲刚果(金)冶炼项目的应用推广效果较好,为了贴近市场,更好的服务客户,加快公司产品售后应急响应服务速度,满足海外客户不断提升的产品使用和服务需求。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强在刚果(金)的品牌营销能力建设,丰富自身营销渠道,基于双方共同的市场拓展需求,与国内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同盟关系,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在当地搭建产业生态链,共同应对当地经济环境,共同推动非洲刚果(金)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刚果(金)市场的拓展,将为公司海外业务的增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购置新设备,升级改造旧的生产线,不断提升生产车间的自动化水平,扩充产能。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募投项目累计已投入募集资金14,088.54万元。其中,“年产60万片高性能铝合金阴极产业化及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累计已投入募集资金7,024.39万元,项目已建设完成达到可使用状态,极大提升了阴极板的产能。截至2024年4月21日,“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惰性阳极板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实现年产20万片产能项目”累计已投入募集资金6,819.39万元,目前项目建设完成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将持续跟踪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加快拓展铝阴极板和栅栏型阳极板业务增量,不断提升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益。

  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为电化学冶金用电极材料及电极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修订版)》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国统局代码35)”中的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351),细分行业为C3516冶金专用设备制造。

  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属于有色金属产业链,公司采购原材料主要为铅、铝、铜、锡、银等金属,通过合金熔炼、铸锭、压延和焊接等生产工艺制作形成各类不同合金比例的阴、阳极板,进而销售给下游锌、铜、锰等金属的冶炼企业。

  公司生产的电极材料及产品是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电解/电积工艺环节核心部件,对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电解/电积环节的节能降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电解/电积工艺环节的能耗占整个有色金属冶金企业能耗的70%以上。

  有色金属产业分为上游矿山采选、中游冶炼和下游加工三大部分。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形成集采选(包括采矿和选矿)→粗加工→精冶炼→加工→消费于一体的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链,单位产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我国多数大宗有色金属矿产自给率低、缺乏矿产资源的定价权,国内企业主要集中于冶炼和加工环节,而国际大型矿业公司更加侧重采选环节。

  有色金属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军工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工业领域碳排放的重点行业。随着全球性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各国纷纷发布了碳减排目标。“双碳”目标将有利于倒逼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企业技术设备的升级与革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再生资源利用价值,优化行业结构;但转型升级短期内也将使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企业用能及碳排放的成本上升,且受产业规模大、用电结构依赖火电、减碳技术缺乏性突破、循环经济体系不够完善等影响,碳减排仍面临挑战。因此,有色金属产业节能降耗、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伴随我国严控过剩产能、鼓励再生资源的政策持续实行,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过剩落后产能持续出清。2023年以来,多省陆续出台规范类文件、支持性政策以及有色金属行业“双碳”实施方案,规划产值提升、资源转型以及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为主要路线。

  有色金属行业周期性明显,景气度波动较大,且易受全球供需格局及地缘经济局势的影响。2022年以来,全球地缘风险加剧,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放缓,对有色金属价格整体影响偏负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疲弱、供给冲击、预期弱化等压力,叠加极端天气影响下的能源供给偏紧,有色金属整体供需均有所收紧,需求增量主要源自光伏及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等新兴产业。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截至2023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锡、镍、锑、汞、镁、钛)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有色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幅较工业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7470万吨,同比增长7.1%,首次突破7000万吨。其中,精炼铜产量1299万吨,同比增长13.5%;电解铝产量4159万吨,同比增长3.7%。2023年,有色金属价格出现分化,铜、铅现货均价分别为68272元/吨、15709元/吨,同比分别增长1.2%、2.9%;铝、锌、工业硅、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分别为18717元/吨、21625元/吨、15605元/吨、26.2万元/吨,同比分别下跌6.4%、14.0%、22.5%、47.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9.5%,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比全国工业制造业产能利用率高出4.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3%,比上年增速加快2.8个百分点,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8.3个百分点,创近十年历史新高。光伏、风电、动力及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所需有色金属材料投资及有色金属矿山投资增幅较快,是拉动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2023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由降转增,实现利润总额37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独立矿山企业实现利润785.7亿元,增长8.1%,冶炼企业实现利润1869.0亿元,增长23.1%,加工企业实现利润1061.5亿元,增长37.6%。综合看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稳中向好的态势日趋明显。

  公司所处行业上游是各种原材料如铅及银、铜、铝、锡、不锈钢等金属、型材等行业,行业上游各种原料的价格、品质对公司产品的价格、质量影响大。这些原材料属于工业重要的原材料,价格受到其各自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宏观经济走势、地缘经济因素及市场短期投资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从而影响公司产品价格。

  公司所处行业下游是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等行业,公司产品是有色金属湿法冶金工业的配套产品,对于生产技术及生产安全与产品稳定性要求较高,其产品性能必须满足有色湿法冶金工业的需要,其市场需求与有色金属湿法冶金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而有色金属湿法冶金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变化影响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因此公司所处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等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行业市场表现方面,冶金设备制造行业本身属于技术、资金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大部分占用资金量较大,由此形成了以大型集团化企业自主配套生产,国际厂商和民营企业同时竞争的多层次的竞争格局,国内市场较为分散,大部分冶金设备制造企业规模较小,国际市场则由国际大型矿产冶炼企业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公司生产的阴、阳极板目前已经广泛用在铜、锌、锰、镍等有色金属的冶炼和提纯过程中。随着全球高品位金属矿资源日益减少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电化学冶炼技术因其反应速度快、有价金属浸出率高、复杂矿利用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处理低品位矿、复杂共生矿和二次物料的处理方面极具优势,未来在冶金行业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领域的运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作为电化学冶炼工艺的核心部件,冶金电极的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

  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战略新兴行业处在国家大力培育和快速发展期,投资增速加快,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处于上行周期,冶金专用设备制造商市场空间广阔。受供给侧、需求侧结构性持续改革和国家环保要求的不断升级,严控过剩产能、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产能、鼓励再生资源的政策持续施行,有色金属行业逐步由高速发展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转变,有色金属冶金行业持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对配套产品、专用设备的性能与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倒逼冶金装备制造厂商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质量提升。因此,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具有资源、市场、技术和成本控制优势的制造厂商有能力适应这种变化,积极抓住机会,完善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环保的产品。冶金设备制造业通过技术的加持将迎来一定的市场发展机遇。在此趋势下,我国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电极材料及产品优胜劣汰速度将加快,拥有核心技术的,具有产业升级能力的大型优质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

  公司作为国内较早从事电化学冶金用节能电极新材料业务的企业之一,深耕行业多年,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研发优势、产品品类齐全、规模化生产优势,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产品、技术和服务获得了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市场美誉度。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电化学冶金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等冶金头部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资企业组团出海,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纷纷出海寻求资源和合作,作为配套生产的冶金专用设备行业随之也探寻向外拓展,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公司凭借着行业沉淀多年的品牌影响力,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不断将产品推广应用至海外冶炼项目。

  未来随着主要有色金属景气度和需求量的进一步扩大,冶金电极行业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带动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随着全球碳中和及能源转型进程的推进,新型储能在世界范围内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既面临着能源安全和环境可持续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国已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34.5吉瓦/74.5吉瓦时,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其中,2023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21.5吉瓦/46.6吉瓦时,三倍于2022年新增投运规模水平。连续3年单年新增装机超过累计装机规模。源网侧储能新增装机规模约占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96%,在新型储能装机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业内预计,2024年新型储能产业将延续高速发展态势,全年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超35吉瓦时。据高工产研(GGII)预计,2030年,预计全球新增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1TWh,中国和美国是两个最大的市场,2030年新增储能装机量均将超过300GWh。2023~2030年全球储能增量市场将超过3TWh。

  储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对于进军储能市场的企业而言,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储能产业规模的高速扩张下,未来储能产业的技术路线将呈现多元化。随着需求的增加,储能电池技术将不断创新并趋于成熟,成本也有望进一步降低,为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大量资本涌入,导致赛道变得较为拥挤,入局者面临洗牌加剧、产能过剩等挑战。

  2023年以来,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保持高增长,然而,行业却呈现“两重天”的现象,随着扩产潮的掀起,储能产业结构性过剩明显,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50%左右,加之锂电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降传导至产品端,储能行业电芯、集成系统价格不断下行,不到两年,新型储能已提前完成“十四五”降本目标,在此背景下,不具备核心技术和拓展优势的储能系统企业面临大幅被淘汰,能够推出具有差异化、高性能和成本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据GGII调研统计,2023年在全球储能市场出货量中,TOP20企业已经占据超90%的市场份额,且头部企业在品牌、渠道、技术等方面更具优势,有望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同时,市场竞争激烈,下游市场对储能系统的采购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电芯/3S生产制造能力、出货量规模及项目经验要求等。企业要通过不断创新,寻求最优的技术方案,把储能电池做得更安全,成本更低。当前,中小企业、新进入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价格战带来的最核心影响则在于安全问题不断加剧,或将带来行业性隐忧。持续下探的价格不但给储能及电芯企业带来困境,导致企业利润低或者没有利润。更为关键的是极限成本压力,也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安全隐忧一定程度上导致业主不敢投、不敢用,直接影响了整个行业发展进程。

  据了解,在2023年已经有部分国内二三线厂商对排产进行调整,关停部分产线,调整产能规划和投产进度,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据高工储能综合行业人士观点分析,价格战行至2024年,这一低价趋势仍将继续。主要在于:碳酸锂价格起伏空间有限;储能系统集成厂商与业主方短期内都没有再去下压价格的动力;电芯产业链产能出清,理性调整期仍需时日;储能集成厂商同质化严重,差异化突破需要时间。那么,在价格战背景下,2024年储能四大发展趋势“呼之欲出”。

  目前包括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亿纬储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蜂巢能源等众多电池厂开始逐步涉足集成业务,除了直流侧外,交流侧集成也在加速出货。但对比来看,布局进入电芯领域的储能集成商相对较少,除了天合储能、中天储能、南都电源(300068)等具备电芯能力外,包括阳光电源(300274)、海博思创、中车株洲所、采日能源等并不涉足电芯业务。纵观整个行业来看,电芯领域企业希望通过储能系统走出第二增长曲线相对更多一些。但如果电芯厂商转型成为全系统的角色,可能会与现有的客户产生竞争,会综合各方面进行博弈。

  除了传统欧美、澳大利亚、日本等主流海外储能市场外,东南亚、非洲及一带一路国家等也成为重要目标市场。从2024开年比亚迪、亿纬储能、鹏辉能源(300438)等中标及海外市场开拓来看,南非、西北非、东南亚等已经成为他们的“重点目标市场”。出海可能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同选择,但出海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美”。在海外,新一轮的技术比拼战已经悄然开启。

  工商业侧,储能企业后端能力加速浮出水面。运用AI、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提升业主的收益。电力储能侧,基于构网型储能、具备交易能力电网型储能的呼吁不绝于耳。储能系统的核心零部件(电芯、PCS)降本走向辅材(消防、温控)。据高工产研(GGII)分析,2024年系统辅材还具备10%左右的降本空间。电芯企业通过大容量、长寿命、高安全的储能新品,“300Ah+”加速狂奔量产,500Ah迅速“备战”,1130Ah战鼓强起,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大电芯乃至于超大电芯通过大尺寸大容量的设计,进一步带动了储能电芯成本和系统集成综合成本的下降,进而成为储能市场跃进的至为重要的动力引擎。

  首当其冲的是,除了目前国内发电侧的新能源配储、传统用户侧等储能领域,工商业储能运用场景不断被挖掘。比如数据中心、虚拟电厂、通信基站、智慧园区、光储充电站、台区储能等储能细分市场加速被挖掘。其次,在运用市场差异挖掘上,除了传统的1C、0.5C、0.25C市场外,还有1P市场进入更多业界视野范围内。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新型储能从业者仍对未来充满信心。到2030年,储能出货量将有10倍增长空间,市场确定性增长显而易见,这给从业者巨大信心,现有困难只是暂时的。跟动力电池相比,电化学储能市场还没有形成一家独大或绝对的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还有很多发展机会。储能行业的确定性趋势是——新型储能正从试点示范逐步走向工程化、规模化、系统化和产业化,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储能市场新一轮拉力赛已然开启,大容量、长寿命、低成本电芯成为各家企业竞相研发的重点。其中,电芯单体容量在当前280Ah主流基础上快速迭代,300Ah、560Ah、700Ah、1130Ah储能电芯设计层出不穷。同时,基于大容量电芯,储能电池舱单舱电量实现提升,宁德时代、阳光电源、天合储能等头部企业均推出20尺5兆瓦时集装箱储能系统。

  从下游应用来看,建而不用问题突出,如何破题成为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饶宏指出,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出台10%—20%新能源配储政策,新能源配储占电源侧储能比重超过80%。但从实际运行数据看,新能源配储平均利用率低。中电联此前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日均运行4.17小时,仅达到电站设计利用小时数的34%。总体来看,新型储能还是存在利用率不高、建而不用的问题。独立、共享储能成为近两年市场快速发展的方向,备案项目超过百吉瓦时,但同样出现项目备而不建问题。备而不建、建而不用问题的核心在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储能盈利模式不清晰。如何配建储能,还缺乏明确的规划方法和指导标准。储能项目在规划设计、设备选型、调试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招标时都承诺的非常好,但具体实施与预承诺差距较大,运维故障不断,系统一致性、额定容量、可用率很难达到预期,导致项目实际能调用容量或可用率很低。

  其次,工商业储能产业链企业尚未形成明显的竞争壁垒,大部分参与者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出货量普遍较小。据高工锂能统计,除个别以租赁模式推广市场的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年出货量规模均不超过200台;第一批进入市场的企业出货量规模多数在100-200台;2022年新进工商业储能企业大部分还处于设计产品、组建团队和品牌宣传等阶段,尚未真正有产品进入市场。工商业储能系统制造的壁垒不高,更多的壁垒在于渠道、资源、服务、品牌、安全性等软性壁垒。需要注意的是,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以跨界者居多,存在初创企业鱼龙混杂的问题,不乏追求短期效益者。

  2023年作为工商业储能元年,市场已经逐渐成熟并将快速发展。工商业储能是重资产投资行业,以设备为主、施工为辅,与融资租赁场景较为适配,且设备能够远程监控管理,批量设备运行能够数据化,作为租赁物整体可以搬运运输,寿命内可再利用,退役后可进行残值回收,设备寿命一般能够达到8-10年。目前工商业储能峰谷价差盈利模式已具备经济性,模式稳定清晰,随着需求侧响应、容量电费、辅助服务等模式逐步明确,收益更加可观。与大储相比,工商业储能投资规模相对较小,项目周期在5-8年,其应用场景标准化(工业企业、商业企业),设备相对标准化(集装箱储能、一体化储能柜),评价方法易于标准化,更适合融资租赁公司批量推进业务。同时,由于储能融资租赁多为直租模式,金租8号文的下发将对金租进入储能融资租赁业务起到催化作用。

  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新型储能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再好的产品,最终都要通过应用来发挥价值,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回报机制,产业才能持续良性发展。大型储能集成系统普遍存在多机并联控制复杂、电池侧控制颗粒度低、电网支撑功能欠缺问题。要研究挖掘储能应用场景,解析各场景对储能的应用需求。凝练各场景对不同储能技术、系统指标的精准化、差异化要求。同时研究兼顾储能规划—调度—交易方面的储能调控技术提升方法,建立适配储能高效运营的商业机制。随着电改持续深入,建立以新型储能参与、能够充分合理体现其多元价值的市场机制,是储能实现商业化发展的关键。要建立全流程的标准管理体系,树立高质量发展准入门槛,并对储能项目建设进行科学引导,建立项目库准入和退出机制,避免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储能需求将推动政策和市场规则不断完善。2023年9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我国首个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明确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交易。随着电力市场的市场化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和峰谷价差拉大,储能可以作为主体参与到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通过参与交易获得收益。从已公布的1月电网代购电价看,现有19个地区的最大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广东、江苏和湖北峰谷价差最大,分别达到1.3053元/kWh、1.1414元/kWh和1.0693元/kWh。可见,新型储能收益正在逐渐打开。

  公司基本发展策略是:力争储能电池及系统产业跨越产业周期并形成规模,巩固电极材料及系统产业行业领先地位,加快海外业务拓展,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以共融、共建、共进、共享的发展模式,推进电极材料、储能电池材料及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和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储能电池业务是公司的战略核心与发展重点。坚持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为主线,抢抓能源结构转型的历史性机遇,紧跟发展趋势,关注市场需求,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探索和创新商业模式,加速新型铅炭储能电池产业化项目落地,构建原材料端、供应链端、渠道的生态圈,以产业标准化、产品技术工艺专业化、核心技术自主化为目标,为客户提供高安全性、低成本的高性价比的储能电池及系统,力争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储能电池及系统提供商,快速实现公司整体业务的战略转型。

  把握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主基调,巩固电极材料作为公司的现有主营业务的细分领域龙头地位,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强化自身技术创新势,优化调整产品及市场结构,做好品牌赋能、渠道增值、模式创新、加强产业链合作,快速实现新产品、新市场的突破发展,进一步提升产品力和市场占有率。

  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根据电极材料领域相关最新技术研究,强化“项目咨询+技术创新支持+产品供应+售后服务”的专业化、定制化、一体化服务模式,构建快速响应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做好订单全流程快速响应,不断提升营销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产品工艺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助力客户的降本增效、节能降耗、高质量发展目标,维护好存量市场,持续开发增量市场。公司在电极材料领域深耕细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客户资源,未来将全面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完成“电极材料制造商+技术方案解决商+项目总承包商”三位一体战略布局,实现渠道的增值,提升品牌知名度,提升电极材料的发展空间及经济效益。

  加速海外建厂,实现本地化供应,完善海外销售网络,拓展开发增量市场。充分利用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双循环”等战略契机,建立海外联盟,通过资源互助,优势互补,拓展海外销售渠道,提升海外竞争力。适时在境外设立生产基地和售后服务基地,更加及时、高效地服务于客户,为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和维护替换市场提供有力保障,提升海外品牌知名度,同时为公司培养国际化技术管理人才和销售管理人才,为公司海外市场的扩张打下基础。

  一是加快实现规模效益。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投产以及达产达标,提升产能;二是要优化工艺技术,进行设备技改提质,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通过自动化建设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交付能力;三是通过销售端数据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产能与市场的最优匹配。

  在能源转型持续深入、能源稳定供应需求明确、储能项目经济性显现等因素的推动下,海外与国内、户用储能和大容量储能呈现需求共振,储能市场步入高景气度赛道。技术的迭代更新、成本的持续下探、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储能产业的内生增长和外生动力共同促进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

  国家新能源强配储能政策的推行为电力储能市场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分时电价机制的建立,峰谷价差的拉大也为户用储能市场打开更多盈利空间,工商业户用储能及电力储能市场将成为公司未来的主要市场。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光储充一体、储能电站、微电网等,将主要为工商业用户提供“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节约用电成本、避免拉闸限电的风险以及作为应急备用电源获取收益;为发电侧提供调峰、削峰填谷、动态扩容等电力辅助服务获取收益。

  (1)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投建储能电站,通过储能电站的容量租赁及功能使用获取收益,为企业做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加快产业化项目建设实施,将西北和西南地区作为公司产业化落地区域和市场排头兵,不断向全国布局,预计到2026年逐步形成“15GW”储能电池的产能布局。同时在坚持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先进的生产方式,随着产能不断提升,公司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着力发展智能装备,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旨在实现第一阶段全线信息自动化,第二阶段智能制造一体化,最终智能制造达到行业一流水平,向“绿色智能工厂”发展。

  上游:加强与上游原材料端铅、炭等供应商的战略合作,积极布局上游原材料及配件,逐步释放产能,保障供应链稳定,加强成本管控。

  中游:针对不同的市场和应用场景,与产业链企业合作开展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源管理系统(EMS)组成的储能电池系统业务,加速储能电池导入市场。

  从安全性和经济性出发,不断完善从材料到电芯到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体系,持续推进公司铅炭电池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制造自动化水平的改进,不断寻求降本增效,强化高安全性、大容量、长寿命、高能量密度储能电池的性能和系统单安全性,同时在业务中不断积累项目设计经验,储备技术,提升生产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和整体解决方案能力,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和产能的要求。

  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打破单组织的管理模式,加快构建和完善公司管控体系、项目投资管理体系,升级原有的管理平台,整合内部信息资源与业务流程,构建各部门协同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多组织多业务协同,提升支撑多地区、多品类的组织管理能力。不断激发公司活力,加强关键岗位、核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高质量提升核心管理团队领导力。

  研判行业发展趋势,把握战略节奏,建立战略规划执行机制并加强战略管理,公司坚持以三年战略目标为引导,每年制定与战略相匹配的关键举措和关键任务,并融入到各板块、各中心、各职能部门日常的经营和管理计划中,通过战略运营体系的构建,实现高效的运营管控;同时,结合组织绩效的牵引作用,保障公司战略目标有效达成。

  根据公司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建立“基础理论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应用”相结合的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创新孵化平台,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项目管理为实施途径,以产学研用合作为桥梁,加强多学科、强专业、经验足的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加强资金的投入,为公司产业技术前瞻研究和布局、产品的迭代提供较强的保障。

  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大量的资金需求将对公司的融资渠道管理、财务风险防范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要制定股权、债权融合的多元化融资规划,强化资金保障。一是基于传统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方式保障基本资金需求;二是尝试推进资产证券化等新兴融资方式;三是探索成立或参与投资绿色能源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

  重视以投资者关系管理为核心的市值管理体系建设,在确保信息披露合规的基础上,完善投资者沟通制度和手段。坚持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作为市值管理的基础,贯彻产融互动的战略思维,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以良好的业绩表现及可持续发展预期树立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实现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同。

  通过优化绩效管理模式,强化组织绩效、个人绩效与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及部门工作目标关联性。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实现股东、公司和相关方利益的高度统一,确保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方向正确、执行有力、监督到位”,促进公司战略的切实执行,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本规划中涉及的任何未来发展计划、目标等前瞻性的陈述及预期,均系公司基于对未来行业发展形势和公司发展预期做出的预测性分析,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任何承诺;

  鉴于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形势、公司经营情况等不断变化,公司存在根据市场形势以及实际经营和发展需要对本规划及计划目标做出调整的可能。

  2024年,公司将继续秉承“聚焦资源、深耕主业、筑梦储能、斗创未来”的发展战略,坚持“调结构、提性能、创效益、铸品牌”的经营策略,奉行“稳健经营、稳步向前”的工作基调,做强湿法冶金电极材料主业,巩固存量市场,拓展增量市场,扎实推进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效率效益。同时大力开拓储能电池业务,加快储能电池产业化项目的产能落地,开创第二业务,守正创新,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推动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战略上,尊重企业成长和发展规律,以创新求发展为核心,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价值观上,摒弃选人用人的关系导向、感情导向和个人偏好,树立业绩导向、价值导向、奋斗者导向和专业人做专业事导向;发展观上,树立高质量发展观,争取在主业细分领域持续保持领先,有进有退、去虚求实,发扬专业主义、长期主义,走稳健、专业、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经营观上,尊重市场经营规律,坚持精益生产、精准营销、精细化管控,回归制造业本质,推动主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聚焦电极材料主业和储能电池的工商业侧应用领域,针对两大业务板块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营销布局进行系统审视和优化,完善和推动电极材料和储能电池两大事业部管理模式,以组织重构为引领,以资产业务重组等为方式,推动内部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各业务板块股权、管控、考核关系的统一、规范,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解决部门间沟通协调不畅、相互扯皮等问题,做到一类业务主要由一个子企业专门运营,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效果,以推动实现电极材料业务及储能电池业务专业市场和产品项目的技术落地与市场产业化、规模化,打造具有产业竞争力和成长性的企业。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聚焦产品,加强市场分析研判,以降本增效为目标,坚持“调结构、提毛利、拓市场”,持续加强研发资源投入,推动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生产要素,构建各产品间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运营体系。

  继续保持电极材料主业的市场领先优势。着力开拓和服务好电极材料及产品主业细分领域的高附加值产品栅栏型阳极板的增量市场,持续深入主业新产品栅栏型阳极板、钛阳极板、钛阴极板的技术开发和市场拓展,持续完善新产品钛阳极板、钛阴极板产品生产线布局,提升生产能力,培育市场新动能。加强铝阴极板新技术的市场推广应用,不断提升主业募投项目的产能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持续提升储能电池业务的创新发展新势能。以为客户提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产品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核心理念,加强储能电池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迭代,提升生产线的产效能,降低储能电池生产成本,全面加强从生产到系统的一致性,保障储能电池及系统的高效量产和高质量交付,筑牢公司储能电池的核心基底,同时以塑造品牌为核心,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渠道、资源、关系圈层的建立,拓展产品应用场景,提升竞争力,不断开创储能电池业务的发展新局面。

  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坚持以“夯实产业为基础、强化金融为保障、突出“投资为引领”、强调协同为关键”的“产融投”协同发展战略。

  坚守“产业为基础”的初心,提升产能,着力推进“昆工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的的批量稳定生产,有序推进宁夏“年产2000万kVAh新型铅炭长时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的投资建设。

  不断强化投资引领,利用投资前瞻性布局储能电池业务和电极材料业务,持续深化与新能源及储能产业联盟合作,以共融共建共进共享的发展模式,推动关键资源优化配置和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共同推动“新能源+储能”深度融合,加快抢占发展机遇与行业资源。

  发挥金融为产业“保驾护航”“输送血液”、为投资“出谋划策”的保障作用,畅通多渠道融资方式,持续优化债资比,保障公司流动资金的及时稳定供给,提升公司运行动力。

  持续优化产投融决策管控,加强产业项目建设投资、融资活动全要素、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产融结合、以融助产、以投促产、以产兴业,积极推动电极材料业务“二次创业”和储能电池业务迎风启航,激发市场增量,打造比较竞争力。

  实施战略发展、治理管控、管理运营、财务管理、风控合规“五个对标”,以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为抓手,在管理的关键环节扎“篱笆”,立足于全方位,从目标制定、过程管控、绩效考核形成管理闭环,推动竞争能力、治理能力、成本管控能力、资本运营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五大能力”建设,强化公司整体卓越运营能力建设,实现战略目标计划层层落实、层层传递,支撑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深化组织改革,构建“战略中心+专业化板块运营”的公司管控模式,根据业务单位不同战略诉求、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细化完善组织绩效、个人绩效考核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建立健全突出岗位价值、工作业绩、创新成果的薪酬福利机制,坚持自主化培养、高端化引进、市场化选用、差异化考核,建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加快培育和打造具有高度战略思维、协作意识、服务意识的才、科技领军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团队,构建诊断科学、执行有力、评价有效、保障到位的价值创造体系,增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价值创造活力和绩效贡献力。

  实施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业务板块实现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升级,加强业务数据互联共享,完善合规信息数据系统,发掘数据资产应用价值,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若行业出现较为成熟的、经济的,可以推动储能行业的变革和发展的具有颠覆性的储能技术,公司的储能电池技术如不能紧跟行业和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升级适应行业变化和市场需要,将对公司自主研发的储能电池技术产生较大冲击,进而影响公司储能电池业务的推进。

  公司主要从事节能降耗电极新材料及电极产品的研发、设计和产业化生产,主要产品包括高效节能降耗 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阳极、铜电解精炼或电积用不锈钢 阴极、锌电积用高性能铝合金阴极等,主要应用于有色金属湿法冶炼行业,公司对有色金属湿法冶炼行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公司产品所处细分行业的供需状况与下游有色金属湿法冶炼行业的投产规模和增速紧密相关。近年来,由于新能源汽车、电力电网投资、消费电子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有色金属行业下游需求增长稳定,但有色金属行业具有周期性,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若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发生重大波动,有色金属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出现重大不利变化,行业出现增速减缓或负增长的情形,将对公司的业绩增长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公司加强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以及行业上下游状况、行业市场环境的实时跟踪和风险评估,根据经济形势、环境的变化调整战略布局和经营策略,专注业务发展,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围绕核心专有技术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拓展技术和产品应用,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推广,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强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公司产品所用原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为90%以上,主要为铅、银、锡、铜、铝、不锈钢等金属,属大宗商品且价格透明,其价格的波动与宏观经济、国际形势和市场供需情况等密切相关。公司产品销售报价模式是“成本加成”,按照行业惯例,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随着报价传导至客户端,因此客户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的主要承担方。但由于在实际操作层面,向客户报价至与客户签订合同、客户订单签订至实际采购,可能存在一定时间差,若公司未能及时、准确掌握原材料价格波动趋势,不能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对调整报价达成一致意见或者在合同签订后就采取价格锁定的采购模式,亦会导致公司需承担短期金属原材料价格波动造成的业绩波动风险。

  (1)加强采购管理,完善采购管理体系,建立销售端、采购端、仓库端的联动机制,对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和物料库存进行合理的预测、安排,合理确定采购时间、采购量,通过集中采购、批量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2)对于占营业成本比例较大的金属原材料,公司加强对大宗金属原材料价格变动趋势的跟踪研究,合理确定采购时点,及时采取价格锁定的采购模式,现货市

  (3)加强供应商管理,持续做好供应商评价,优化供应商名录,与供货效率高、货物质量好、付款条件优的有实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合作的优质供应商的数量,在保证供货质量和及时性的同时,降低采购工作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目前,从国内看,电化学冶金电极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但以中小企业居多,企业实力较弱,产品传统化和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小而散的特点;从国际看,以电化学冶金电极产品为主业的公司较少,境外公司多为集有色金属矿物开采、有色矿物冶炼、冶金成套设备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规模优势显著,综合竞争力较强,市场粘性较大。随着市场环境和市场要求的不断变化,公司面临着同行间相互压价,采取扩大市场布局、提高装备技术水平等各种措施增加市场份额的竞争局面。公司下游客户多为大、中型冶炼企业,部分客户具备国资背景,多采取稳健型经营策略,风险厌恶度较高,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接受需要一定周期,公司的技术升级替代和产品结构调整同期较长,都使公司面临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导致公司传统产品报价维持在较低水平,必须以独创新产品参与同质化竞争,采取降低加工费等措施获取订单实现市场开拓及产品推广的情形,对公司盈利能力指标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公司专注于冶金用电极材料及电极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聚焦客户需求,不断创新求变,保持产品和技术升级迭代的活力,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和市场范围,持续加强生产线的自动化建设和产能的布局,优化产品性能、提升产品质量,加强高附加值、高毛利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推广力度,依托自主研发创新优势,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产品的优秀性能和持续的技术服务增强客户粘性,不断开拓市场,提升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占生产成本比重较大,采购原材料所需资金量大,需要大量的营运资金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另外,由于公司采取订单式生产,产品货款分阶段收取,销售结算周期长。综上,公司回款周期相对较长,应收账款金额相对较大。公司目前通过自身积累和资产抵押、质押、信用融资基本可以正常满足营运资金需求,随着公司生产及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生产装备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储能新业务研发投入、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及市场推广资金需求等不断增加,资金规模的大小和流动性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若公司未来经营回款不佳,或无法持续获得银行的授信额度,不能积极开拓资金筹措渠道,导致流动资金周转不畅,将面临短期偿债风险或流动性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1.公司加强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预期和研判,通过加强原材料采购端的管理,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资金的压力;

  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审批控制和收款考核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催收,缩短回款周期,减少下游客户以汇票方式结算货款的额度,减少资金的不合理占用;

  4. 加强融资渠道建设,多渠道筹资,合理选择融资工具,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增加融资额度和融资期限;

  公司基于湿法冶金电极材料行业多年的研发、产业化、市场推广经验及持续创新迭代的研发能力,不断探索现有产品及技术的下游产业应用,紧跟碳中和的步伐,积极布局储能电池领域,将主营业务中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拓展应用于储能电池领域,生产其核心部件板栅,进行铅炭储能电池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生产。由于储能电池领域的技术研发路线呈现多元化,若短期内储能电池行业技术变化过快,出现重大技术突破、性产品,公司不能把握产品的发展趋势,及时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或者研发与产业化生产不能同步前进,满足市场的要求,公司的产品将面临技术先进性不足、产业化推进及市场开拓受阻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公司将及时了解行业技术动态,面向市场,加强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强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加大产业化项目建设速度,加强提升产能,积极构建自身销售渠道和营销渠道。同时围绕储能电池材料及产品的前沿技术进行研发战略布局,持续进行技术迭代研发和储备,保持公司不断发展突破的竞争力。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金岭南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 关 村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江西铜业股份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瑞浦兰钧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有色矿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紫金矿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